“尔言四书不通,是不知四书真义。天道流行无极,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木得之有春秋枯荣,人得之有百年生死,气禀有异,各受所赋,于日用之间,各有当行之路。”
穆澈透过帘纹淡淡瞧了少年一眼,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诮意:“有现成的‘尽人事听天命’识而不知,反刁钻作怪,你嘴里的听天由命,不过粪墙难污。”
他故意挑这难听的话来激,少年果然竖眉:“你说什么!”
“我说的话,字字敢认。”
穆澈平平扫视面前这群半大孩子,声色没有丝毫起伏:“四书五万字,少爷们一个个放言倒背如流,来,倒背一个我听听,今日但凡一人背得上来,我认你们做师傅。”
关于中庸的问题参考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和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当然重点不是这些啦,重点是:穆老师,请教我,我可以!!
第44章 趺乱红尘 一窍初通,迫不可待
众学童面面相觑。
他们知道南宫佘有过目不忘之能,且辩才机敏,所以才服他,可当真要倒背……还是算了吧。
屋中一时比休课无人的倚南塾馆还静上几分,惟闻屋外一二声鸟啼。时符终于记得那臭小子还是他的兄弟,起身优容一揖,“小子敢问,先生可能倒背么?”
他的声音清澈如溪,并不是为了作对而问,但他的意思也很明白:若要服人,先得有以服人。
穆澈能否倒背四书不可知,他也不会无聊到在各怀促狭的孩子面前,一字字背出狗屁不通的东西,将书卷往方几上一撂,“知你们不服,有现成能背的,这人你们也都听过。”
“是谁?”
穆澈露出点笑容,“东俊府十一爷。”
小学童们再度哑然。
他们都听过穆庭准少年事迹,觉着这位爷打小不羁自在,如今更活得天地不管,颇是个好榜样,加之学里闷得慌,所以才一个个效颦作妖。
一听说不读书的心中榜样背地里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们的赤忱之心……喀喳喳地破碎了。
也有不大信的,却因穆庭准是南宫佘表兄,不好再闹,一塾里有一个算一个,缩身垂头,都服帖了。
接着就听帷后人道:“塾掌留的三篇策论作了吗?少爷们等着我给研墨呢?”
于是一片砚管之声。
此后直至晌午下课,再没用穆澈多费一丁唾沫。等到竹影映进台槅子的时候,他悠然起身道:“走吧。”
有老实孩子小声说:“学生才做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