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大禹治水,定海神针

帝禹听罢,苦思数日,便想到一法。

先前人皇轩辕之宝轩辕剑,乃是人族精血所炼,为人族至宝,自己何不效仿,铸造圣器,已人族鲜血祭炼,便可镇压九州气运。

于是他命人收集精铜,以人族九州为名,铸造了九座大鼎。

分别为,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

鼎成之后,又收集天下人族之精血,浇灌七七四十九日之后,鼎身光耀万丈,人族之念附着,异像顿生。

一座座巨鼎自动腾空飞起,在都城上方旋转数日之后,便飞往人族各地。

这九鼎按照名称,分别飞至人族九州,落于各州最高之处,很快人族气运聚拢,从此便不再消散。

而此时,帝禹也算正式功德圆满,也能正式成为人皇,证道了。

作为三皇五帝最后一帝的禹,由于治水等一系列的功德,深受人族爱戴,被尊为大禹王,乃是除三皇之外最得民心的一位,比之人皇轩辕甚至还要强上一线。

同样是作为人族圣师的东王公,手持人族圣器崆峒印立下人皇之位,大禹的证道异像,和功德数量,让到场的圣人都吃了一惊。

原以为作为五帝之末,大禹的功德是最少的,没想到比之前面四位都要多上不少,甚至比人皇轩辕都不遑多让,也就是逊色于天皇真羲,和地皇神农而已。

老子等众圣这才明白,东王公选择五帝最后一位大禹的用意,特别是元始,他虽得了一尊人皇之师,和一尊五帝之师的位置,但门下弟子也只成就了广成子一位大罗。

却是比之西方教所获还有所不如。

圣人们一直都知道,阴阳道尊算计无双,这次人族三皇五帝之事上,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禹得功德,成就了准圣巅峰的修为,和人皇轩辕相当,比之前头五帝的前几位要强不少。

而作为帝师的清灵,也因此从刚入大罗金仙进阶到大罗金仙后期,至此,阴阳一脉,四位亲传,修为最低的也已是大罗金仙。

如此昌盛,惹得元始等一众圣人羡慕不已。

大禹王证道之后,先前阴阳道尊赐下的两件灵宝,开山神斧和定海神针也受功德而成了两件功德灵宝。

他将开山神斧收起,作为了自己的护身宝物,而把那定海神针挥手抛出。

这柄长棍化作流光飞出,投入东海之中,便成为了镇压海眼的神兵。

大禹王功德圆满之后,同样广觅贤者,后寻到一位名叫伯益的大贤,便将大位传承于他。

只是伯益虽能力出众,颇为贤达,但却无有像大禹那等威望,人族之中,不服他的人很多,而其中最为激烈的,便是启。

启乃是大禹王的儿子,当初大禹传位于伯益之时,他内心便万分不满,再加上一众官员都是拥戴于他,伯益继位共主不久之后,启在众多大臣的支持之下,便进行了政变。

伯益的统治力度本就不够,再加上他擅长治理,修为低下,而且启乃是大禹王之子,威望比他这位共主还高,很快便被推翻了下去。

伯益下台,启便顺利成章地接任了人族共主之位。

成就了共主之后,新任的共主便下令处死了伯益,伯益死后,启在人族的尊位更加稳固,很快他就正式建立了人族的第一个王朝,名为大夏王朝,以世袭制正式取代了延续数万年的禅让制度。

人族经过三皇五帝之治,已是气运昌隆,并稳定了下来,天地人三皇以自身镇压人族气运,也让人族完完全全坐稳了天地主角的位置。

人族乃是永恒的洪荒主角,此时虽还未有圣人或混元境界的族人出现,但两位至圣,包括轩辕,五帝和四祖在内的的数位准圣,已渐渐显露威名。

而洪荒几大圣教势力,也因为三皇五帝之事,顺利地在人族之中完成了传教,不止是人,阐,截,西方教和阴阳一脉,就连天庭和地道两方也各有收获。

人族虽无法主宰洪荒,不过他的气运却是影响着洪荒的众多势力。几大圣教之中,都有出身人族的弟子。

人族之事基本抵定,虽然短时间内无有大量的功德获取,但各个圣教弟子在修炼之余,也习惯了经常在人族之中走动。

经历过三皇五帝,他们大多都知道人族的气运,便是为谋求功德,以壮自身。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