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福运小夫郎 四夕夕 2763 字 2022-08-26

跑回去之后黎明瑾就后悔了,他匆匆忙忙地离开太没有气势了,不就是一个没说出来的词吗?出息!

?作者闲话:感谢? ?)?*??对我的支持)

第338章 姜家的变化

初一过得快,初二这天又是一大早就要起床,黎明瑾得跟着姜芷芸他们去姜家。

姜家人这些年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姜喻之在县城学堂教书教得还不错,得了院长的赏识,提拔了他单独管着丙班的学生,月例银子一下就涨了上去。

姜王氏的身子骨好些之后,他们家终于攒得下来银子了,存银子在县城买了自己的宅子。

平日里姜喻之要在学堂教书,就在县城住着,等到了学堂放假的时候,他们一家会回下河村住,毕竟在下河村住了这么些年,感情更深。

说起来,他们家还要供养一个在府城晋台书院读书的姜齐明,寻常人家有一个在府城读书的孩子就算稍微有家底也会被掏空。

姜家却没有,因为姜齐明争气。

这几年,姜齐明一直保持着他癝生的身份,在书院不乱花钱,教谕见他性子踏实就让他做了助教,基本能够保证他和他妻子两人在府城的开销。

前几年姜齐明考中了秀才之后就同定了亲的邓家女邓文心成了亲,他们两人同样是成了亲之后就一起去府城。

那时候恰巧遇上了乡试,姜齐明初生牛犊不怕虎,跑去试水了一次,备受打击。

踏实在晋台书院读了近一年的书,月试的时候差不多能够到达乙等,距离甲等还有些距离。

后来,黎明德和白志文两人也进了府城的书院,三个人时不时一起读书,姜齐明的水平渐渐提了起来,时不时运气好碰到了擅长的题目,能够拿到甲等。

对比起文章中庸大气的黎明德,别具一格又浑然天成的白志文,姜齐明没有那么有灵气,他属于那种中规中矩的性子。

给他启蒙的姜喻之就说过,自己这个儿子以后考中举人的几率不大,要看运气,碰到了适合他发挥的题目,自然能够入考官的眼,若是遇到了他的短板,那就只能等着下一届。

这也是现如今府城书院的教谕们对姜喻之的评价,教谕们认为这孩子沉得住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个适合做学问的。

这会儿带着他的那个老教谕就很喜欢他,还暗自想过在自己告老还乡之前,如果姜齐明考过了举人,就推荐他到书院接自己的班,若是一开始做不了教谕,也可以从训导开始。

别看在书院任职不显山漏水,天天就是在书院教学生做文章,实际上书院的夫子们是有正经品级的,还不低。

总管一省教育和科举的是学政,也是书院的山长,是为从二品,由天子直接从翰林院里挑翰林官员任职,一般会做两到三任。

三年为一任,十来年差不多就是培养一轮学子的时间,不少翰林院出身的学政们因为教化有功,随后被调任到重要的实权职位上,一展抱负,青史留名。

学政之下是教谕,主要负责给学子授课,听从学政的安排研究科举、某个类别的高深学识等等,为从五品,要成为训导必须是举人,连举人都不是怎么教导学子们参加乡试考举人?

成为教谕之后如果不想在书院给学子上课,还能自请去省下面的州城辅助知州管理本州的学子,官职不变,手上的权利在某个角度有所扩大,可别看品级比知州还要高一级,但顶头上司要多一个知州。

教谕之下是训导,训导和助教类似,都辅助教谕们授课,都必须是秀才才能担任,有的负责解答简单的问题,有的负责收集整理学子的疑惑,有的负责教谕的生活杂事。

不同的是,助教没有官府品级,只有书院每月发的月例银子和米粮,而训导是有品级的,为从六品,正经官员,拿的是朝廷发的俸禄、米粮。

因为训导是在书院谋的职,想要参加乡试也是可以的,比其他的从六品官员更自由。

不过拿的钱多,自然要做的事也多,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做学问,只是他们留在府城书院做训导,接触的都是举人出身的教谕们,以后考中举人的机会也更大一些。

训导还能到县城谋职,和教谕到州城一样,官职、品级不变,受知县管辖。

以姜齐明的潜能,考个举人就差不多到头了,想要考中进士难上加难,他以举人的功名留在书院,做到教谕一职,算是不错的,比他爹姜喻之更有出息,大家也都那样期待着。

现如今姜家和黎家两边走动,已经很少送米面粮食一类的了,改送书籍、笔墨纸砚,或者布匹料子,这些改善生活的物件。

这说明两家人都摆脱了为吃饭发愁的阶段,日子越过越好。

这一回,姜芷芸准备的年礼里还多了一套小巧可爱的长命锁,姜齐明的妻子邓文心怀孕了,这时候已经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