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挺久没遇上说话这么不拐弯的人了,笑一声:“为什么?”
旭阳回答认真:“骑枪兵贵在方阵,枪之所指,一往无前。那么大的方阵,一旦有跌落,马上就会被后面的人马踩死,造成减员,所以必须驭马娴熟,还不要说操枪的问题,必须和同袍之间配合默契,自己人打到自己人就丢脸了。”
太祖时期骑枪兵方阵运动,长枪林立,势如破竹。
旭阳又道:“骑枪兵阵没落也有原因,首要是训练时间太长,再者……现在马匹数量又不够。兵阵要求人和马都要万里挑一,大晏没有那么多马可挑。所以白杆兵纵有太祖时期遗风,也不能完全重现当年的雄风。”
摄政王一听,心里不快。这倒是真的,人都吃不饱,各地马场早都荒废了。宗政带了马种回山东,想要重建益都马场,哪里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旭阳又道:“臣这几日研究,不能完全恢复太祖时期骑枪兵的风采,咱们现在也有长处。”
周烈一直听着,这时候才出声:“火器?”
旭阳点头:“是。太祖时期火铳还叫火筒,前装火药前面点,不小心还能炸着自己。现在李巡检做出来火药后装燧发铳。三百年啦,殿下。”
摄政王神情略有舒展。李在德这小家伙当真也是国士,德铳越改威力越大,造价也在往下调,小范围配备军队也不是不可能。
旭阳垂着眼睛,看摄政王的右手。被德铳炸得疤痕斑驳,仿佛握着火荆棘,也并没有怪罪书呆子。摄政王笑道:“李在德昨天跟我举荐你了。”
旭阳沉默半天,回答:“多谢李巡检。”
周烈道:“我一直看着,旭阳旗总腰里的火铳眼熟,是不是最早的那把德铳?”
摄政王捻捻手:“那个炸了。”
周烈一压嘴角:“应该是最早的那一批里的。李巡检送人也不送个好的。”
旭阳按着腰上的火铳,低声道:“这把就很好。”
我就要这把。
锦衣卫指挥使司谦急匆匆找到王修,将塘报递给他。这种事交给王修,比他告诉摄政王合适,他不想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