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回朝以后就被政事缠身,再加上在外的这几年卫衍行事越发稳重,对着外人很有些干练的唬人模样,以至于过了好久他才发现卫衍的异样。毕竟,稳重和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若不是枕边人,若不是卫衍在他面前还装不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派,他大概会被蒙蔽更久呢。
卫衍肯在外面稳重处事,行事前用他的稻草脑袋多考虑几遍再做,这样的好事景帝是很欢迎的。但是若卫衍在他面前也稳重起来,凡事要考虑再三才出口,做什么都小心翼翼地就怕一不小心会犯到他的忌讳,这就让他极其不悦起来。
说实话在云城的那三年,殚精竭虑,很是辛苦。不过当时外敌在前,云城里面又经常有夷贼闯入,卫衍忙于巡防守护,根本就没空和他闹些有的没的,偶尔闲下来也会乖乖陪在他的身边,虽然因为御驾在外,一切仪仗从简,很难做到严密隔离,亲热很不方便,常常做到一半因卫衍发现有人靠近而草草了事,但是景帝却觉得这日子过得比任何时候还要舒服。
可是,一回到京城,一切好像又回到从前。不,比从前还不如。至少以前,卫衍不会在说话前想了又想再开口,也不会明明满腹心事还要装作没事的样子。
“卫衍,朕不是你肚中的蛔虫,猜不到你在想些什么。你有心事要对朕说知道吗?”景帝想不出自己做了什么要让他忌惮到这个地步,实在是对这个样子的他非常无奈。对这个人打又舍不得,骂也舍不得,只能哄着让他开口。
“臣没事。”卫衍在皇帝胸前靠了靠,努力想要搪塞过去。
他担心的事,怎么能对皇帝明言?难道他要问皇帝是否在忌惮他卫家权势过盛,所以才对他封爵以后没有开府之令吗?这种问题,除非真的是脑袋被驴踢了,否则的话怎么也不会问出口来吧。
66
天启七年,正月。
“侯爷,您看这座金佛怎么样?若侯爷看得上,价钱好商量。”采石斋的主人将卫衍迎进里面的库房,走到一座盖着红绸的金佛前,拉开红绸示意他上前细看,“小的不敢欺瞒侯爷,这金佛本来是安王世子为他家老爷子六十大寿准备的,后来因事没用上。京里用得上这金佛的富贵人家统共也没几个,只好摆在库房里面蒙尘。”
那座金佛乃一弥勒佛像,约有七尺多高,赤金所铸,工艺精良,一眼望去佛光宝相,明亮耀眼,显然不是凡品。
卫衍围着佛像转了几圈后负手而立,沉吟良久,最终摇了摇头。
今日他是来置办皇帝万寿节的寿礼的。
皇帝去岁末班师回朝,他们这些随驾三年的臣子回来后除了忙于与久别的亲人团聚之外,还要回各自的衙门述职,再加上后来的论功行赏,分封诸将以及年前年后种种庆典宴席,诸事繁琐芜杂。卫衍被种种琐事弄得焦头烂额马不停蹄,直到了这离万寿节还剩十几天的功夫,他才抽出空来置办进献给皇帝的寿礼。
若是往年在京中,他自然是早早打发人准备好了。现如今都到了这个时候,家里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东西,不得已才到这京城最大的珍物店采石斋来瞧一瞧,看看有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珍品。
采石斋的主人给卫衍看的这座佛像不可谓不好,这么多年始终无人问津只能摆在库房里面蒙尘却是有缘由的。安王世子给他家老爷子准备的寿礼,其他人家用便有些逾制的嫌疑,况且安王一支因“逆王案”被贬,京中很多世家大概也存着不愿触这霉头的想法在里面,所以这金佛直到如今还没能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