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偷龙转凤 思乡明月 2052 字 2022-08-26

之所以猜测此人是个身手矫健的豪侠,而非久战沙场的老兵或者混迹街头的泼皮,是因为除了新伤以外,他的身上并没有多少伤疤,皮肤也不糙砺,便连头发也是乌黑油亮的——豪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个“豪”字,没有家底的贫民是做不了豪侠的,老兵和泼皮混混的身体也不可能保养得这么好。

“这位是我的谋士齐靖安,也是你的救命恩人,你把自己的情况跟他仔细地说一说,我帮不帮你,也要听他的意见。”夏侯宣说完这话,便不再多言,把主导权交给了齐靖安——这人是齐靖安救下的,夏侯宣这样做,正是表明了他对齐靖安的尊重和信任,也暗示了他并不介意齐靖安自作主张救人并且疏于禀告的行为。

心上人对他信任有加,齐靖安自是很高兴,所以他立时打起了全副精神来应对眼前的人和事,务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疑点。

齐靖安救下的这个人,名叫秦连横,可巧他还是齐靖安的老乡,陇西人。秦连横直言他是秦家商行的二爷,这个身份应该是真的:秦家商行的主人秦之纵是陇州几大豪富之一,他家里的情况在陇州几乎是人尽皆知,想冒充他的二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据秦连横所说,因为秦家的生意有大哥掌管着,家里又不缺他的花销,所以他本人确如齐靖安所料,是个豪侠:他从小到大都以练武游猎为爱好,自十几岁起就开始拉着一帮兄弟仗剑纵马四方游——这样看起来,豪侠跟齐靖安这类四方游学的秀才还稍有几分相似之处呢。

不过豪侠和游学者的差别还是挺大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豪侠们往往不爱读书、没有太多的学识,也不以出仕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理想;大多数豪侠四周游走只是为了玩乐交友、潇潇洒洒,并没有更深层次的追求,而游学的年轻人们大多还是想要做些实事的。

说实在的,豪侠的生活模式颇像纨绔子弟:只管花钱不管赚钱,反正家里钱多。但按秦连横所说,他既不欺男霸女,也不为非作歹,最多就是仗剑管管不平事,偶尔还会拿自己的钱去扶危济难,所以老百姓们并不把他称作纨绔,反而对他感官不错——这样的人,真可以算是豪侠的典型代表了。

然而,潇洒归潇洒、仗义归仗义,“豪侠”其实也不是什么好名头。

“侠”这个字,在大部分的大魏上层人士看来,几乎是不含褒义的:侠以武乱禁,其中有钱、有人脉、名头也响亮的豪侠尤其麻烦,因为他们很容易就能拉起一支队伍、晋升为一方豪强,搅得天下不太平——所以高官贵胄们怎么可能对豪侠持以友善态度?

事实上,如果说老百姓是喜欢豪侠多于纨绔的,那么达官贵人就恰恰相反了:他们宁愿这世上多一些欺压百姓的纨绔子弟,也不愿看到纨绔们都变成随时可能叛逆的豪侠。

所幸夏侯宣和齐靖安刚好都对豪侠没什么偏见,否则早就把左一句“我是豪侠”、右一句“我真是豪侠”的秦连横给赶走了:夏侯宣的价值观是在平等的社会里形成的,所以他对各类人等都不会有偏见,只在乎单独的个体品性如何;而齐靖安则是因为在外游历的时候交过不少豪侠朋友,也得到过一些无私而慷慨的帮助,所以他对豪侠这个群体的印象颇为不错。

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位秦家商行的二爷,真的仅仅只是个豪侠吗?

秦连横大大咧咧地自我介绍了一番,话锋一转,正要道出他的遭遇和请求,齐靖安却是忽然出言打断道:“原来是秦二爷,当真幸会。”

齐靖安微笑着拱了拱手,转而看向夏侯宣,说:“眼看着天将大亮,启程行军不容拖延,将军不如委派数名亲兵护送秦二爷归于陇西,也算结个善缘?”

秦连横眼角一跳,张口欲言,却又是慢了一步——“就依靖安所言。”夏侯宣笑眯眯地点了点头,起身作势将走——之前他就看出秦连横这人表面上看着粗豪,实际上却是颇为狡猾,说起话来遮三掩四的,所以他便与齐靖安配合起来堵一堵对方。

“等等!”秦连横抬高音量出言挽留,随即侧向迈了一步,正好挡在帐篷的门帘之前,然后他“噗通”一声,又跪了下来,叩首道:“将军、齐先生,草民有冤要诉……只盼两位贵人海量包涵,不因豪侠身份而鄙薄于我。”

夏侯宣停下脚步,冷然一笑,“我对豪侠本无偏见,可秦二爷你却并不仅仅是豪侠……有求于人还不老实,一点儿诚意也没有,区区豪侠二字怎配得上你的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