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明庭本来在一旁用午饭,这时把饭碗往旁边一放,执起莫南槿的左手腕。边朝小莫看了一眼,小莫飞快的扫了下田大壮和那几个短工,见他们低头还在继续用饭,会意侧侧身子,挡住莫南槿的半边身子。
渔阳神色不变,仿若没看见这一幕,继续给莫南槿扇风,边随意的聊些今年田里的收成。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她眼中隐约的一丝担忧。
莫南槿放松身子,背靠在后面的槐树上,一股暖暖的热流从左手腕渐渐流经四肢百骸,关节处的酸痛顿时减缓不少。
莫南槿轻叩明庭的手示意可以了。当年关在水牢里,终日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加之后来也连日的逃难,后来有了景止和行止都没有好好的调理,每次遇到潮湿变天或者季节转换,总是要疼上好一阵子。前些年家里也没有余钱,这两年家里渐渐好转了,用了些药,也是疗效有限,倒是这些年多亏了明庭在身边,用内力缓解着,着实减轻了不少痛苦。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的身子早已亏损太多,只是不知这幅破败的身子到底还能坚持多久。他只希望可以亲眼看见这几个孩子可以长大成人。
“少爷,好些了吗?”小莫蹲在他脚边,揉按着膝盖,轻声问道。
“好多了,老毛病了。不用担心。”莫南槿朝他们三个安慰的笑笑。明庭和小莫是知道究竟的。至于渔阳他从来也没想瞒过她,渔阳是个极聪慧的女子,在一起生活三年多,他知道渔阳心中或多或少的有几分了然,但是她却从来也不会追问,就像他也知道渔阳必不是简单的女子,但他也没有去追根究底。彼此心中明白对方是可以相信和依靠的就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公,吃饭吧,下午还有得忙呢。”就像莫南槿知道她一样,她也明白莫南槿这个人绝不会随她回去休息的。渔阳从食盒了端出一碗米饭,又夹了清淡的菜色给他。
“莫家兄弟,你这地里的庄稼晒得差不多了吧?我看你家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还要好些。”赵婶也回家带饭过来了,赵家一家人在他们旁边的树荫里坐下。老赵叔手里端着一个大青花粗瓷碗过来他们这边。
“其实和去年差不多,老赵叔这边坐。”
“莫家兄弟,我倒是看着你家这地比旁人家每年多收不少。”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种的,一样的地,人家的用的功夫自己也用,甚至用的更多,但是就是这莫家就是每年多收不少的粮食,说起来倒也奇怪。
“我们也只是更精细些罢了。多不出多少的。我看赵叔这片地也快收割完了。”莫南槿笑笑把这话题掀过这一页,其实他也知道这老赵叔的意思无非是要套套有的什么秘诀。他家的地也确实每亩比旁人家多收一百多斤粮食。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前期的育种,育苗和田地基肥的使用。他毕竟有现代的知识,虽不是专门搞农业的,但多少也比这里的人先进些。不是他不愿意拿出来,只是他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作为一个外来人,他如果教授了这些知识,这些种田人倒是会真的感激他,但是那几个势力大的宗族就不一定乐意见他在此地出风头,笼络人心了。好事也是要分人做的,像云家那样的大家来做,众人不仅不会有微词,还会歌功颂德。至于没权没势的也要出这个头,不是不行,只是后果就得自己先掂量掂量看了。
“收完了这片还有河对岸的那片还没开始收呢。”老赵叔低头,就着碗喝了几大口,接着说:“今年的长工少,老爷让我们多担着些。眼瞅着这雨也快来了。”
莫南槿看看他的碗里,仅能看出有糙米,野菜叶子其余就看不出还有些什么材料了,一大碗黑黑黄黄的,不远处,赵婶和三个孩子吃的正香,一小篮子不知添加什么做的小黑窝窝头,一小盆老白菜帮咸菜还有就是一人一大碗的这种粥了,最小的孩子小水也就七八岁的年纪也端着一个大碗,呼啦呼啦得喝得欢实。
“这是杂菜粥。在我们家乡的时候也常吃这些。”老赵叔见莫南槿看了他的碗几眼,估摸着这莫家的少爷也没见过这东西,也不以为意说道:“在家乡时候糠面也加过,逃难的时候更是什么都吃过。泥土,树皮,草根甚至自己的衣服草鞋也吃过。”
“泥土?草鞋?”小莫吃完,放下碗,讶异问道。
莫南槿笑笑,小莫这几年跟着他,确实吃过不少苦,但是还不至于饿着他,早些年更是衣食不愁,哪见过这人家的惨剧,遇到那时候别说是泥土,草鞋,就是“易子而食”也是有的。
“是啊,小莫哥哥,吃白色的泥土,大家的肚子都很饱,肚子还涨涨的。”听到小莫的话,小水凑过来,比划着自己的小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