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静影沉璧 白眉煮酒 2120 字 2022-08-26

闻静思笑着安抚道:“臣问过徐太医,生产之日约四月中旬。四月初十是殿试日,因而并不要紧。”

萧韫曦这才放下心来。

三日之后,进士科试题交到闻静思手中审核。两人果然深知他脾性,试题偏重民生百姓,尤其是时务策,更是问到了天灾防治,贪官惩处。

三月十五,闻静思定下涉考官员,由萧韫曦在正德殿密招宣告。

三月十八日,二十,二十二日,三场会试在京城的礼部贡院举行。全国举人汇聚一处,拼这三百贡生榜。二十三日一早,鸿文殿学士已经将彻夜封存的考卷运至礼部文阁,翰林院三位大学士连同史传芳一起批改。十日后清晨,贡生榜昭示天下,当日下午,史传芳亲自挑选的一百二十八人进士科试卷,整整齐齐的放在了永宁宫小书房闻静思的面前。

闻静思虽未经科举授官,却如何不知这一张张试卷代表着什么。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题名光宗耀祖。天下未平,百姓未富足,大丈夫精忠报国。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展抱负,百世流芳。这卷上的每一字,都是学子士人凝足了心血,倾尽了才华,容不得他半点疏漏与轻率。因此,这贡生的卷子,闻静思看得格外认真。

他一认真,便苦了萧韫曦。批阅奏章之余,还要督促闻静思三餐膳食,间隔休息,这也罢了。最苦闷的是晚间他睡在御床上,左右翻滚,迟迟等不来人,吩咐了木逢春去催,却每每无功而返。到了第三天,萧韫曦一觉睡醒,已是丑时三刻,终于耐不住孤枕而眠,虚火上升,披衣起身到隔壁的小书房。见闻静思犹自在明亮的灯火中捧卷沉吟,不禁心中生出几分怒意,走到他面前,一掌压下试卷。闻静思正看的入迷,骤然一只手伸来,心头猛地一跳,一口冷气吸进肺腑,差点惊叫出声。萧韫曦不料自己一时的怒气将他吓得不轻,顿生悔意,搂了他的肩膀柔声劝道:“剩下的这些明日再看也不迟,如今你身体要紧,不可太过操劳,跟朕去睡觉。”

闻静思定了定心神,见他坚持,就知道不会有让步的余地,只好理齐了卷子站起来。这一站,便觉得腰腿酸痛,双脚麻木,几乎软倒在地。萧韫曦眼疾手快地扶他坐回椅子,沉下脸训斥道:“你勤恳,本没有错,但也得有度。如今临盆在即,你操劳过度再像上次那样差点小产,叫朕怎么活!”

闻静思头一次被他厉声责怪,心中虽然难过,却知道萧韫曦并没有冤枉了自己,只好低下头接受。萧韫曦见他已经知错,也不再多说,等他腿脚缓过劲来,才扶着慢慢走回寝殿。看他由守夜的太监服侍着洗漱完毕,拉过来躺上御床,才算放下一颗心。

。。。。。。。。。。。。

翌日一早,闻静思用毕早膳走入小书房,就见到萧韫曦已经下朝回来,换过一身常服坐在椅子上看他昨夜审阅的最后一张试卷,微微一笑,道:“陛下觉得如何?”

萧韫曦放下卷子,直起身体道:“难怪你看得废寝忘食,这沐景确有几分真知灼见。文章诗赋虽然稍加欠缺,可史论和时务策答得倒是条理分明,颇有远见。”

闻静思来到他身旁,轻点卷面道:“这便是下层百姓与上层士族的差别了。平民百姓多关心衣食温饱,而士族子弟更擅长诗赋经义。”

萧韫曦挑眉道:“你怎么知道这沐景是贫家学子?”

闻静思指着卷上的字道:“陛下且看这人的字,虽是一笔一划,端正整齐,运笔上却无自如舒展之意,显得十分拘谨。臣猜测此人习字时间尚短,平日也未多加重视诗赋。若是家境殷实之人,怎会没有好好读书习字?虽然如此,时务策那五道题,写得真是精彩之极,尤其是这句,'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富强者常思过往,惟鉴戒也,故警醒,贫寒者常思将来,惟希望也,故进取。'字字说到了臣的心里。”

萧韫曦点头称是,拉过他在身边坐下道:“闻家在京的一众官员被你调离,宗家被诛,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也不知这场科举能否补足这个空缺。”

闻静思淡淡一笑。“遴选人才为社稷所用,必是万里挑一。臣认为,宁缺毋滥。这一科不能如意,便等下一科,总比为了贪图一时便宜,选入不甚优异之人,陛下用得不舒心,百姓看着也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