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八爷的执念 欧嘿呀 1659 字 2022-08-26

他什么都不能说,他不是他的老乡,也不是那个能完全包容他的人。他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幸好,自己还有胤禛!

第103章 爷拜的是鬼,不是神!(待修)

最终胤禛也没和胤禩一起吃饭。不是不想,而是临时有事。唯独乐坏了胤礽。

就在胤礽脑抽辞位胤禩备菜的时候,户部得到急报,甘肃地区自康熙三十九年入秋以来未曾降一滴雨,早在入冬时用水便频频告急,偏当地官府为了政绩一直遮掩着没敢上报,直到这个时候旱灾彻底爆发,田里寸草不生,河中滴水皆无,灾民爆发,再也遮不住了,才急匆匆的上报。

康熙这段时间心情本来就起落很大。尤其是今日,先惊后喜再怒,再看到这份奏折无异火上浇油,于是所有相关的不相关的顿时忙个人仰马翻。

虽说不厚道,胤禩不得不庆幸自己现在没有一件差事在身,只是想到百姓流离失所不免同情,他是过过几年普通人的生活的,自然知道百姓的苦楚,无奈之下只得下令以工代粮,让他们去修园子去了。这个法子很快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且只要管饭不要工钱的免费劳工哪里找?一时间京城里是忙得热火朝天。很快消息也被散播到了各地。于是诸地纷纷仿效,倒是大大降低因灾民过多闹起的乱子。

同样拍胸口的还有胤礽,让他吃喝玩乐他还行,让他做事会出人命的,不管是别人的命还是自己的命。

待甘肃旱灾告一段落,已是到了秋天。

也不知康熙怎么考虑的,突然把胤禩给扔进了工部,而胤祥胤祯双双被踢进了军队,胤锇跟着胤禟跑商,若非必要基本不沾家,这样一来,要好的几个算是彻底分开了。

而这个时候胤礽也终于能把字认全了,于是开始搜集各种话本演义,在这落后的年代,想找点什么好消遣的法子还真不容易。更叫人吐血的是,堂堂大清太子,认会了字不思报效朝廷反而自己编起了演义话本,虽然他字写的比狗爬还不如,但架不住手下一帮字写的好的门客,再加上买下来的书坊,印刷出来的话本头几十本总会被强制送到那些天天上朝的大臣手里。

让人气也不是笑也不是,张琰更是差点气厥过去。太子是他弟子,落水失忆本就让他伤心了一回,好不容易学识重拾,却不用到正道反而捣鼓起了歪门邪道。偏偏每次说他的时候,他人前装的乖乖的一转身就当成了耳旁风,张琰都上了几次折子,都被康熙留中不发,一怒之下干脆告老,谁知康熙还真准了。把个倔老头气的只抹眼泪,然后连康熙赐给他的府邸都不要了,收拾了简单的衣服就这么回了老家。

胤礽傻了眼,康熙更是眼珠子暴突。

胤礽可真没想要气这位老先生,虽说这老头是迂腐了点,但实在是真心为自己考虑,只是自己实在不是那块料只能辜负对方的期望,但他实在没想到这小老头这么倔。

康熙更郁闷,他不过是看胤礽与张琰都发看的开心,想趁机逗逗这老头,谁知道就这么一逗给逗没了。无论他怎么去请,人家都说了,老了,干不了了。

于是康熙和胤礽一起忘了之前的恩怨,一个说对方不尊师一个说对方不敬老。总之父子间的关系比之先前是大为缓和。

再说北上与蒙古做生意,或者说经济腐蚀计划,自胤禩提了个意,胤禟牵头,很快天下商人便蜂拥而至,于飞晓大是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