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那师父呢?”团团嘟起嘴巴,谁让他对吴珣是满心满眼的崇拜,所以不愿意听别人说师父的不好,哪怕这个别人是自己亲爹。

“你师父是靠天赋。”赵启瑞只觉得这两个人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说他们相似,他们一个眼神似乎都在明白彼此在想什么,可他们却又很不一样,一个复杂一个直率,一个谋而后动,一个机灵巧变,一个靠脑子一个靠天赋。

“团团,你要向师父师公多学习。”赵启瑞捏了捏儿子肉嘟嘟的胳膊,“不管靠哪个,只要有一个你这辈子便是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领。”

“那我能当大侠吗?”

“当然,除暴安民,匡扶正义。”赵启瑞心中也不由自主地升腾起了一股豪情万丈,那兵器碰撞之中,他似乎还看见了勇气和希望。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这么想,分明如今的大昱已是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可赵启瑞突然觉得,不,这还不够,他似乎在那刀光剑影中看见了一个更好的未来。

不知道周围的百姓是不是也跟他有一样的想法,当两个人筋疲力竭鸣金收兵时,人群中突然爆发起了剧烈的叫好声和掌声。

两人坐在地上,背靠在一起,衣襟都被汗打湿了。

陆詷摘下了头盔,扔在了一旁。吴珣靠在他身上看着夺目的太阳,咧着嘴爽朗道:“我输了。”

“不分伯仲。”陆詷摇摇头,“若你不压制内力,我必输无疑。”

“可我习武多年,如此平手便是败了。”说实话吴珣是输得心服口服,若一开始他还存着相让之心,但到后来他便意识到陆詷从来都不是需要别人相让的人。帝王之术,王道霸业,从来不是让出来的。

剑是有剑气的,普通人的剑气可能是怯懦、可能是刚猛、可能是软绵、可能是暴戾,但对于常年习剑之人,剑气中的个人风格更为猛烈。吴珣没有和陆詷交过手,所以当陆詷的那剑气扑面而来时,他感受到了一股猛烈的霸道。除此,陆詷舞剑便如同他下棋,一招一式皆有算计。

“可武林中论资排辈何时将内力武功摒弃在外了?”陆詷一哂,伸手擦了擦吴珣脸上的汗,“沙场之上的输赢便更不会有什么公平可言,赢者为王败者寇。比武讲侠义,但战场只讲生死。”

陆詷的声音并不小,他甚至是有意用那刚刚恢复的内力将自己的话送了出去。听见的不止是吴珣,还有赵启瑞和他怀中的团团以及周围的百姓。

赵启瑞突然明白了,他看见的未来是什么?他看见了一个极有魄力的双手,他虽不知道陆詷的姓名身份,却知道这样的人绝对不会居于人之下,更不会让自己碌碌无为,此人有谋事之经略,亦有报世之雄心。登阁拜相,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这般想着,等百姓散去后,赵启瑞问陆詷的第一句话便是——“六少要参加科举吗?”

陆詷愣了,半晌笑了:“其实我也算是考过了。”

“什么时候?”赵启瑞问完就知道自己问了个傻问题,他们刚认识的时候陆詷是没有考过科举的,而如今陆詷却说他已经考过了,那很显然就是刚刚结束的科举。

“小詷差点就是状元呢。”吴珣忍不住说道。

赵启瑞惊讶地瞪圆了眼睛:“难道你是今年的榜眼或是探花?”他飞快地回忆今年一甲的姓名,不怪他只想到这两个,实在是他觉得若陆詷出了一甲,那才是考官无眼。

“都不是。”陆詷乐了,“我没有功名。”

“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陆詷挑起唇角,“广博兄没有听说有一半面书生闹了

一回殿试吗?”

赵启瑞倒吸了一口冷气,不、不是吧?

这事其实并不算是一个秘密,或者说朝廷并没有刻意将此事按下,甚至还有人编成了童谣将此事传唱了出来——

“半面书生才智高,金銮殿上斗奸邪。不要官职不要名,只要清白留人间。”

后来还有人加了两句话:“他年科举中鳌头,风霜傲骨不应折。不做贪来不做奸,善恶到头终有报。”

这童谣就连团团都会唱,赵启瑞实在是太震惊了,直到他在送陆詷他们上船的时候,还是忍不住问道:“你不是在框我吧?”

陆詷从百宝囊中拿出了那半片镂空面具,这才让赵启瑞彻底相信。然后彻底相信后,赵启瑞便更郁闷了:“难道你日后不科举了?”

“怎么了?”

“我就是觉得,你这样的才华不当官实在是可惜了。”

陆詷一笑:“我也觉得你做临安知府太过可惜了,不如考虑一下京兆尹如何?”虽说赵启瑞并非将才,但却可为良相,临安富庶虽倚仗地缘,但有如今安居乐业井井有条之相却是与赵启瑞分不开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