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渊道:“这孩子是我们俩看着长大的,自然不能让她受委屈,京都官员家的小姐是如何出嫁的,咱们就如何置办。”
说起成亲的事,老太太又有话唠了:“京都是事我不知道,听说中州富贵人家,如今嫁娶闺女家的嫁妆都已经涨到了十六抬,更体面的人家有三十二抬的!”这一抬便是一箱子,里面装着女子陪嫁的东西,大到床铺家具,小到痰盂便盆全都有。
徐渊点点头:“京都比这只高不低,前些年安阳郡主出嫁时据说是十里红妆,一百零八抬的陪嫁。”
“我滴个乖乖,那得多少东西啊!我们那时候结婚,我娘家就给我陪了两床被褥。”
刘老汉叼着烟道:“还有一个水缸。”
刘翠花苦笑道:“可别提这水缸了,为这个我娘家嫂子还跟我打了一架,直到咱娘去世的时候两家才和了好。”
刘龄之道:“一个水缸,值当的吗?”
刘老汉磕了磕烟袋道:“那会穷,都快揭不开锅了,柴火杆都是好玩意,水缸这么大个物件,买一个得花三十多文,谁家舍得买?”
“要不说咱们丫头赶上好时候了,你俩都有出息,孩子也跟着享福了。这要是还在刘家屯,别说嫁妆,天天得为三瓜俩枣的打架。”
*
马车到了冀州后便分开走了,还是二明陪着刘青去保定府参加乡试,徐渊他们则直接回京都。
一进了京都的城门,大伙这才觉得是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