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算朕欠你的,日后补上

文武百官们见到这一幕,也全都放下了手里的锄头,凑了上去。

“也不知道这一亩的红薯能有多重。”

“本官记得,方相说过是稻米的十五倍。”

“十五倍应当是最理想的状态,我大乾土地贫瘠,想达到十五倍怕是不易。”

“南橘北枳,这红薯在海外能达到十五倍的产量,在我大乾却不一定

在本官看来,能有个三四倍,方相就已是造福天下的不世之功,必将名垂青史!”

说话的是刑部尚书孙正英,也是方党的核心成员。

此话一出,非方党的百官都沉默下来,不再说话。

他们心里明白。

这些人在提前铺垫。

万一到时候称出来,产量并没有比稻米高太多。

他们也能找出一堆理由,证明方相没有夸大其词。

之所以产量不高,要么是农户的问题,要么是土地的问题,再不然就是气候、施肥等等问题。

总而言之,绝不是方相的问题!

百官们心里跟明镜一样,但不会说出来,更不会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毕竟权臣当道,他们能做的只有明哲保身。

君不见,之前忤逆方相的人,哪一個有好下场?

就连堂堂的一品太尉,至今还在天牢里关着呢!

对大部分非方党的百官而言。

不站队,不谄媚。

既对得起他们读的圣贤书,也能让他们独善其身。

何乐而不为之?

片刻后。

百官怀揣着或激动,或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农户的身侧,争着往前挤,想要看一看,这红薯的产量究竟能达到多少。

秦兴言年纪大,走得慢,等到了跟前,前面已经聚了一堆人。

围在外面的要么伸长脖子往里看,要么发挥年轻的优势,往里硬挤。

有人连鞋被挤掉,都没发觉,还一个劲的嚷嚷。

“多重?到底多重?”

秦兴言见到这一幕,眉头微微皱起,呵斥道:“都是朝廷的栋梁,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毕竟是正二品的大员,声音洪亮,气势磅礴,一下子就震住了百官。

不少人听见秦兴言的声音,都下意识的往后退了几步,让出了一条道路。

秦兴言表情严肃,冷哼一声,道:“这还有点儿栋梁的样子!”

说完,转头看向不远处的方修,苍老的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

“方相,位置给您腾出来了!您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