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此时天蒙蒙亮,也看不真切那些人到底在看什么,于是她提议道:“娘,咱们也过去看看?”

两人挤进人群,这才看清耸立在门口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头刻着三个醒目的大字“功德碑”。石碑一分为二,最上头刻着十几个名字,也分外醒目,名字后头竟还有几个数字。下边也刻着一排名字,名字后头也有几个数字,只不过相对上面的名字,刻得略显小了些,且位置比较靠下,不容易被人看见。

章知薇嘴里轻轻念了几个人名,“右谏议大夫傅常,一万五千二百两;给事中吴启钟,九千四百八十两。”她皱眉,又继续往下看去,好家伙,若说上头的名字她还不大认识,那下面这几个名字就非常熟悉了,其中一个还是她娘家叔伯,“观文殿学士章嵩明,三千两。”

这......

“这是何意?”她问。

功德碑前站着个专门讲解的,说道:“正如这位心善的夫人所见,这功德碑就是为了传扬各位夫人们为家中挣得功德的,上头记着的皆是这几日给灾民捐赠银钱的人。”他夸张的叹了一口气,“都是大善人啊!”

周围的人也纷纷附和起来,“大善人!大善人!”

章知薇脸上一僵,又看了看上头的人名和下头的人名,自己娘家叔伯官职不小,然而后头捐赠的银钱跟上头的比起来,确实有些......反而被官职小的压了一头,实在显得难堪。

随后想起一事,自己心里打鼓,赶紧扶着自己的婆婆出了人群。

“娘,大事不好。”

“怎么不好了?大清早的别说晦气话。”刘老夫人皱眉不悦。

“娘,是这样的,前几日苏良媛邀请了好些年轻夫人们去吃茶,在茶宴上众人都说起这次城外布施的事来,有好些个热心的还说要捐赠银钱给灾民们买过冬的布料棉花,彼时儿媳一时兴起,将手头上的几个银钱也捐了出去。我担心......”

刘老夫人心里一突,“你捐了多少?”

“两......两千。”

那名字估计得刻在下头了,万一刻上礼部尚书刘腾两千,那就令人笑掉大牙了。她们出来做善事,为的就是给府里头博名声,博脸面,尤其是丈夫在官场,自己更不能拖了他后腿,可眼下......

“这可如何是好?”她急起来。

刘夫人有些气,“你怎的就舍得撒那么多银子出去,这下好了 ,讨不得好,被别人比下去了,咱们府上脸面也无光。”

“儿媳也不知会有这么个功德碑啊。”

她都后悔死了。

不过让她更后悔的还在后头,这功德碑一传十十传百,上京城的百姓看稀奇似的纷纷跑来看热闹,谁家捐赠了多少银子被传得沸沸扬扬。没过几天,庙庵门口又树立起了好几块大石碑,名字一个比一个刻得大,后头捐赠数字一个比一个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