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一日,四下里

这日,贾母等人在大观园里得趣,贾政则在东跨院里着人收拾行囊,以备明日出京。

“……说起来,吴用先生,也就是去年外放出京的那个詹事府官,早就和我说过这些事。”

贾政在炕上坐着说话。

他在工部的职已经卸下,如今手里捧着书却半点也看不下去,只来和屋内的王夫人不住感叹。

“真乃奇人也,早就预料得我家今日之景。如今要随我出京的诸位相公,谈文论雅那是绝不落于人后,但若单论为官之道,连我在内,怕是都远不及吴用。”

多年夫妻,王夫人也是知晓贾政难掩的兴奋,昨夜竟是难得的吃酒吃醉了。

一边指点丫鬟装箱,她还要来劝了贾政几句不必自谦过了,顺带也感叹两声。

“古人说举案齐眉。我们夫妻多年,论理我该和老爷一起出京,只是府里事多,宝玉等人也是正要紧的时候,老太太又这般年纪,竟是半点都离不得……”

王夫人其实却不知,提点学政不是在地方坐地的官员,难免要风餐露宿奔走,她去不去都可。

贾政见提起了家中,便捋着胡须道:“也莫要多想,我既然外出,你替我尽了孝心照顾好老太太才是最要紧的。”

“——府上的事情你有不好出面的,管家林之孝、东府的来升、贾蓉、贾蔷都能帮衬些你。想这娘娘省亲的事都办妥了,可见如今那贾蓉和贾蔷也是多少能担一些事的。”

西府这边,贾琏已经不管荣府外务许久,宝玉年纪尚小不曾娶妻,那贾环贾琮就更别说了。

所以贾政才提起东府的贾蓉和贾蔷。

外面有些迎来送往的事,终究要个男人出面才妥。

王夫人这时坐到贾政对面,掏出个信封递上,道:“他两个虽说辈分小些,偶尔来做事倒也中用。眼下就有这么一档子事,我在金陵的内侄、也就是凤姐儿她哥哥要来京中,已经先求了他爹送信过来,要署理个官身。我不好回信定论,趁着老爷在家,看看这事怎样处理了最好?”

“王家大老爷的信?”

贾政连忙接过,仔细看信。

信上说的王仁他倒是听得耳熟,一回想,怕是当年送嫁凤姐儿到荣府里的就是这王仁了。

如今贾琏获封伯爷在前,贤德妃娘娘又省亲一回,外府人都见得贾家这烈火烹油似的繁华,哪能不起些心思。

片刻间,贾政将信件看完了,一手轻敲着桌面。

“这仁大年过三旬,既无功名也无世职,更没有养望的地,只在九省都统制府里做过些杂事。若使我来安排,位高一时难为,位低了难免伤及亲戚情分。最好,还是让他再去北面,远胜眼下跟着我去领个学政佐吏做出身。”

按理来说,在王子腾那九省都检点府里做个四五年的佐官,到时候出来看在亲戚的情面上费些心思,不说总兵参将,一个地方守备总是当得上的。

但王仁就是受不得巡边之苦,才跑回金陵去,这时只想做京官,如何还肯去。

这事贾政不知,王夫人却是听说过的,思虑片刻后有了提议。

“既也是凤姐儿的亲兄长,老爷若是一时为难,不如要琏二过来一起商讨这事?”

“妇人之言!”

贾政落下书信,冷哼着起身来:“长辈犹在,哪里轮得到小儿辈操持这些?”

王夫人情知一时忘了贾政的性子,说错了话,这时只好沉默。

贾政待得背着消了气,转身过来道:“也罢,可以让他到了京中暂且先住下,官身的事慢慢安排也就是了……先寻贾蓉、贾蔷来说话。”

见王仁的事暂且落了定,王夫人也起身来回道:“这两个不在府里,他们东府敬老爷病得不能下地,这几日都忙着那事去了。”

贾政当即反应过阿里,他也是一时繁忙,竟忘了这事。

只是说到这,贾政眼看着要出京了,实在没有空闲去探望,便只请王夫人寻个日子带宝玉过去,算是尽一份心。

至于那些原本要吩咐贾蓉贾蔷的事,自然是交给林之孝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