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乐极生悲

忠顺王几人已经出了殿门,雍隆皇帝打量站着的贾琏几眼,果然见腰间隐隐垂着有条白布。

满桌的折子已经是看着眼花了,恰逢朝廷大胜的消息,雍隆皇帝这时心情激荡,也懒得再翻什么,只往旁边偏殿里来休息一阵。

几个太监忙着过来执扇焚香。

贾琏也跟着过来。

雍隆皇帝坐下道:“已听闻爱卿家中出了些事,不知那过世的贾敬同你是何辈分?”

贾琏回道:“家中只以伯父论起。若要仔细盘算,怕中间也要加上三四个‘堂’字,几乎到了五服外。”

皇帝心中的喜悦之情尚未退却,听到这话点头笑道:“这般说来,宁荣两府到了你这,关系倒也远了。”

“虽如此说,不过古人也常道远亲尚且不如近邻。”

贾琏道:“两府都算作这话,都是亲戚,又住得近,所以往日来往和别家终是不同些的。只陛下放心,眼下朝廷正值用人之时,微臣只等每日了却公务后,才再去祭拜,断不会坏了边疆大事。”

戴权早捧着个拂尘跟来了,听到这话,再看了看雍隆皇帝的面色如何,心中便有了分寸。

“祭拜亲友也是忠孝大事,陛下岂是有要罔顾人伦的意思?”

戴权转向着贾琏摇摇头,笑说道:“贾大人,您这话倒是显得是在数落了,该要治个大不敬之罪方可。”

贾琏听出了这是玩笑话。

正逢在偏殿,他素来又是大胆的,纵是皇帝跟前又哪里会不敢回,便只管拱手来笑着回话。

“这就怨我一时想岔了,戴大公就替我担待则个。”

戴权听得正待要说,不过受雍隆皇帝摆手止了,来叫贾琏到一边去坐下。

“你也是年已三旬的人,在朕宫门前侍卫至今,国家大事操之你手,却还时有分不清轻重的举止。想那卢俊义、呼延灼等,这次朕权且看在你举荐有功的份上不来发落,只你若是还是不小心了去做事,早晚要惹了祸在身上。”

编排皇帝,说出去确实也是大事,贾琏本已经坐下,听到这话忙是起身来。

“微臣谨记了。”

雍隆皇帝摆摆手,叫贾琏再坐下。

自有宫人赶来,各自奉茶。

也是连月来值守国事,兢兢业业不敢松懈,如今闻得大胜了,雍隆皇帝才让赶得巧的贾琏一起来说说闲话。

君臣说了些辽地善后的举措,都是随性,其中戴权少不了查漏补缺几回,该当记的记下。

贾琏没有所求,说话提议的都不含私心,当真只为国事,雍隆皇帝自然聊的欢喜。

这般君臣闲聊倒也不是头一遭了。

大太监戴权就时常暗忖,这贾大人这般年纪登上高位,也是有着缘由的。

先是值守宫廷的龙禁尉出身,天生就让今上比他人高看一眼,又是赫赫赤子之心,允文允武逢着做得了大事……

眼下,闲话间茶添了两回,贾琏念着通政使司衙门里估计要来人找了,便有了去意。

正要告辞间,忽然听到皇帝一话。

“……说起来,你家中是不是有个衔玉而生的子孙?”

贾琏只好先来回话道:“是有一个,小名也就起作‘宝玉’,不成想都传到陛下耳朵里了。”

雍隆皇帝面上饶有兴趣,问道:“果真有灵验神异之处?”

贾琏道:“这倒是不好分说,他人是不曾见过的,只阖府里都视为祥瑞。”

听得越说越深,戴权忙是劝诫贾琏道:“这事还要看他日如何,怎可妄称祥瑞?如王阳明仙人送子、李青莲太白星坠、王半山俗谓之獾郞,如此种种,或为古之能臣,或为古之贤人,方算得上‘祥瑞’二字!”

“那宝玉怕是终身无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