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戏剧是截然不同的,因为镜头和舞台是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呈现内容、乃至角色理解都有着天差地别。蓝礼之所以想要回到舞台之上,一方面是为了打磨自己的基本功,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感受舞台之上与观众近距离接触的那种压迫感。
还有,汤姆-霍伯是电视导演出身。他对戏剧的理解就是电视台水准,四平八稳。不管是“国王的演讲”,还是“悲惨世界”,他的镜头感都太过电视了,丝毫没有大屏幕的解构和深入。蓝礼始终认为,二十一世纪之后,最“水”的一个奥斯卡最佳导演,就是汤姆-霍伯。
最重要的是,戏剧的表演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每天都有固定的演出,每场都有不同的观众,这意味着,每一天都需要面临全新的考验,交出百分百的出色表演,而且每一天都需要处理不同的挑战,在漫长的演出过程中,难度和挑战是始终存在的,而且每一天都会更新。
但电影却不会,在拍摄期间,失误了可以反复重来,拍摄完一场戏之后,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其他事情就交给后期制作即可。所有的考验,只是一次性的。
但蓝礼没有奚落安迪,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需要坚持自己的演员立场,却也需要安迪和罗伊的专业意见,“试镜的是哪个角色?”
“马吕斯。”安迪用指尖轻轻拍打着肚皮,心情轻松了些许。
蓝礼收了收下颌表示了解,“不意外的答案。”
在“悲惨世界”原著之中,男主角冉-阿让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角色,先是经历了十九年苦役;而后花费了十年成为市长;前囚犯身份被揭穿之后,又隐姓埋名成为园丁,足足五年;最后历经磨难之后,冉死在了家中的床铺之上。
可以说,这是一个年龄跨度非常大的角色,从青年时代一直来到老年时代,在戏剧表演中,化妆技术往往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制造出如此翻天覆地的效果。所以,改编戏剧将年龄锁定在了冉的中年时段,尽可能地将时间跨度浓缩起来。
冉-阿让的死对头沙威也是如此,两个人经历了相同的时代跨度。不过,在这两个角色之外,芳汀、珂赛特、马吕斯都是青年角色,年龄约莫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对于年轻演员来说是重要机会。
其中马吕斯是整部电影里的重要角色之一。
英俊帅气,家世优越,却满怀抱负,是十九世纪标准的革命青年。父亲是拿破仑的上校并被奉为男爵,被身为保王派的外祖父抚养成人,一直厌恶身为波拿巴派的父亲。但深爱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对革命、对共和渐渐有所领悟,抛弃外祖父家的物质享受,继承了父亲的军衔和爵位,成为一名坚定的共和派,加入起义之中。后来马吕斯结识了珂赛特,并且爱上了她,将珂赛特和冉-阿让卷入了时代洪流之中。
选择蓝礼试镜马吕斯,这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决定了。
“嗯,试镜有什么要求吗?”蓝礼收了收下颌,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干脆利落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