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迈克-李亲自走上了舞台,这位英国的导演大师向来擅长在扎实的剧本之中隐藏自己的锋芒,或幽默或苦涩或哀伤或甜蜜。今天也不例外,“我本来还期待着杰克能够留在舞台上陪伴我完成这项任务,但显然,蓝礼更加需要他。”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现场的笑声就再次响起来,然后自然而然地切入今晚最后的主题。迈克没有故意制造悬念,干脆利落地揭晓了今晚最后一个奖项。
“凯撒必须死”,这部由保罗-塔维安尼和维克托里奥-塔维安尼执导的意大利电影,成功登顶第六十二届柏林电影节,力擒金熊奖。
有趣的是,塔维安尼兄弟早在1986年就领取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现在二十六年过去了,两兄弟赢得了自己导演生涯的第一座金熊奖奖杯。
又是一年柏林电影节落下了帷幕,不同于去年“一次别离”的一家独大、横扫千军,今年的柏林,冷门有之,但更多还是四平八稳的波澜不惊。
“凯撒必须死”作为一部探索艺术边界与深度的作品,登顶金熊奖,这也再次证明了柏林电影节在艺术道路上坚定而毅然的决心;另外,“凯撒必须死”、“战地巫师”、“超脱”等作品都采用了纪录片或者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模糊现实与艺术的界限,这也反应了评审团主席迈克-李一直以来坚持的艺术理念: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
在这之外,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双双爆冷,颁发给了年轻演员,这在欧洲三大电影节里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在艺术创新和展望未来的道路之上,柏林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中,戛纳主打商业,艺术的追求犹如法国人的随性和浪漫一般,水平始终飘忽不定;威尼斯主打历史,自我定位一直在苦苦挣扎,嘉奖意大利本土电影与通过好莱坞电影吸引关注的天平,始终未能摸索出平衡之道,艺术考量也浮浮沉沉、从未安定。
与之相对应,柏林的关注度和人气度正在经受严峻考验,并且越来越艰难;但艺术坚持却不曾改变,在政府的官方支持之下,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可以预见的是,德国电影正在缓缓复苏,未来可期。
对于蓝礼来说,不仅仅是历史上第二年轻的影帝银熊奖得主那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超脱”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追求,在柏林引发了讨论,而蓝礼作为一名演员的坚持和钻研,则得到了认可。这是一个开始,却是一个重要的开始,在欧洲这片大陆之上,蓝礼的首次登场,成功赢得了满堂彩。
在北美本土之上,奥斯卡是具有明显“地域歧视”的一个奖项,英语系演员的得奖几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目前历史上,凭借外语演技收获影帝或者影后的,仅仅只有三位;但在欧洲本土里,三大电影节却敞开心扉,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演员,不仅仅是欧洲和美国的演员,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其他不同语言、族裔、阶层的演员都多次得到认可,比例甚至远远超过了英语系演员。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两个地域对待艺术、对待文化的态度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