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伦敦沾染着一丝肃穆和清冷,五月的天空依旧是灰蒙蒙的一片,八点出头的街头却是无比繁忙的,早高峰的城市街道就像是一座拥挤的围城,外面的人们熙熙攘攘地试图进去,而里面的人们则渐渐迷失其中。
引擎轰鸣和人声鼎沸在那大片大片的蓝灰色之下氤氲,压抑之中的喧闹,沸腾之中的沉静,矛盾却和谐地融为一体。
阿尔梅达剧院旁边也不例外,小小的剧院周围聚集着浩浩荡荡的排队长龙,根本看不到尽头。剧院大门不过十五米,而整条街道也不过不到八十米,但此时排队队伍却已经一路曲折蜿蜒,沿着街道将整座剧院、整片建筑群包围起来,至少三座剧院、两间餐厅和数个门面全部都纳入了范围,方方正正的街道陷入了贪吃蛇般的包围圈之中。
即使是盛夏七月的旅游高峰期,伦敦西区也已经多年不曾看到如此盛况了。
恍惚之间,仿佛再次回到了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前往剧院依旧是人们的重要消遣之一,为了观看一出戏剧,人们会提前一周时间,挑选衣服、阅读手册,期待值早早升起;然后等待着戏剧上演的日子,盛装出行。
那时候,剧院就是相当于今天的电影院。不对,相当于今天的油管,或者说电脑屏幕。
但,昔日荣光,却再也找不到了。今天的阿尔梅达剧院,今天的伦敦西区,却如此反常,上班高峰期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视线之中,好奇而惊讶,困惑而期待;悄无声息地,人们今天的茶水间谈资就增加了一项。
马克-拉坎特和小伙伴们早早抵达了阿尔梅达剧院,希望能够第一时间抢占前排的位置,可凌晨四点半依旧显得太迟了,在剧院门口已经搭建了十几个帐篷,早早地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渴望着能够第一时间抢到门票。
如此狂热,犹如“星球大战”的首映式,又或者是苹果全新手机的上市日。
漫长的等待之中,不是枯燥无味的,也不是烦躁不安的,恰恰相反,每个人都是如此亢奋、如此激动,他们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自己的经历和看法,讨论着蓝礼的作品,讨论着蓝礼的事迹,讨论着蓝礼的经历。
“蓝礼-霍尔”,这一个名字成为了他们之间的桥梁,唤醒了内心深处的共鸣。
“‘超脱’所带来的震撼,是来自于故事的,蓝礼的表演提炼和升华了整个主题;而’爱疯了’所带来的震撼,则是来源于共鸣,蓝礼的表演真正呈现出了爱情的纯粹和复杂。就我个人看来,这两部作品的表演不相上下。”
滔滔不绝发表言论的,是一个叫做卡拉-豪斯曼(cara-haan)的年轻女生,就读于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攻读表演专业,看起来只有二十岁左右的模样,瘦瘦小小的身体之中却蕴含着强大的能量,聊起表演来,更是头头是道。
顺带一提,她比马克等人还要早到,是前十个抵达剧院门口扎营的忠实影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