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疯了”摘下奥斯卡小金人之后,媒体就在持续不断地提出质疑,从“超脱”到“醉乡民谣”,再到“地心引力”,几乎每一次蓝礼接拍新作的消息传出之后,类似的言论就要再次热闹一回。
表面看来,他们一本正经地表现出了对蓝礼事业前景的担忧;内核深处却依旧是炒作噱头和爆点的利益至上观点作祟,归根结底还是在制造话题罢了。
只是,这一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奥利弗奖,戛纳电影节,还有即将登场的托尼奖,一鼓作气地将蓝礼的演艺事业推向了全新高度,堪比去年年初的连环盛况:柏林电影节,格莱美,还有奥斯卡。
所以,包括艾米莉在内的支持者们也纷纷表示了担忧,“纽约客”的撰稿文章则成为了艺术领域内部的代表声音,每个人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当事业早早地达到了绝对高峰之后,那么未来的道路到底应该如何走下去?”
就好像高中橄榄球队的四分卫一般,在高中就早早达到了自己人生巅峰,从此以后就是下坡路了,那么他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关于戛纳电影节的欢呼声和赞叹声还没有完全消散,忧虑和反思就已经开始沸沸扬扬起来,以别样的方式诠释了“人红是非多”的奥义,换做其他演员,此时所有媒体都已经吹捧上天了,但对于蓝礼,不需要吹捧就已经触碰云端了,他们只能开始迅速降温,否则情况就要彻底失控了。
但是,所有人都忘记了一点,同时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
蓝礼到底是怎么想的?
人们选择性地忘记了,过去四个月时间里,蓝礼都在休假之中,有意识地放慢了自己的脚步;人们也选择性地忘记了,从去年奥斯卡之后,蓝礼就刻意回到了戏剧舞台之上重新出发;人们还选择性地忘记了,蓝礼其实一直都有意出演喜剧或者是其他类型电影,挑战不同可能性。
至少,蓝礼意识到了自己的困境,他也正在努力地保持活力、保持热忱,在自己短暂的演艺事业之中寻找出一条合适的道路,确保自己能够长长久久地前行下去,至少从现在来看,他还没有隐退的打算。
不是为了功成名就,而是为了满足渴望。
在演员的道路上,蓝礼依旧保持着渴望。
所以,蓝礼离开戛纳之后没有任何耽搁地回到了纽约;所以,蓝礼拒绝了媒体采访之后径直地投入了新作的筹备;所以,蓝礼选择性地忽略了托尼奖以及egot的可能;所以,蓝礼全神贯注地聚焦于下一部作品的表演之上。
事实上,对于蓝礼来说,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仅因为他从来不曾经历过,还因为整个历史长河里经历过如此情形的演员也屈指可数,只有真正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那种无处不在的压力和迫切,还有语言根本无法形容的窒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