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影业花费了如此高昂的片酬、经历了如此复杂的波折,这才正式拍板了蓝礼的出演,他们自然不希望蓝礼过来享清福,还是希望蓝礼的戏份比重能够增加,将蓝礼的市场价值最大化。剧本的结构也就出现了变化——就好像“碟中谍”系列之于汤姆-克鲁斯一般。
上一世,“侏罗纪世界”的男主角是尚未完成爆发的克里斯-帕拉特,剧本之中对于帕拉特所饰演的欧文几乎没有太多背景介绍,只是简简单单地一笔带过:他是退役军人,然后现在担任侏罗纪公园的安全主管,这就是全部了。
可以说,这就是商业电影对英雄主角的基本设定——很少有进一步详细化的设定,对于背景对于性格对于特点等等,都缺少一个框架,演员自然也就没有发展空间,最终也就成为了一个脸谱化的角色。
在“侏罗纪世界”的时候,“欧文”的形象单薄还没有凸显出来,整个故事需要交代来龙去脉,叙事也就相对显得比较饱满,即使没有给予角色太多的发展空间,观影也不会太过枯燥或者空虚。
但进入续集的时候,剧情渐渐开始推开深入,角色的形象和性格就缺少层次,以至于无法进一步扩充和延伸,角色与剧情之间的互补就出现了断层,整个观感就明显单薄起来。
对于编剧工作来说,这是一个悖论。
在系列电影开启的第一部时,他们需要交代前因后果,他们需要交代故事背景,他们需要交代起承转合,同时还需要在一百二十分钟时间里制造出跌宕起伏的连续高潮,牢牢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也就使得讲述“角色脉络”的空间被完全压缩;但问题就在于,系列第一部的起源故事里就没有给予角色发展空间,那么后续故事又应该如何展开呢?
漫威改编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赋予了这些超级英雄们些许棱角,即使不是丰满立体的形象,至少也是能够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色,“钢铁侠”就是最好典范,初登场的时候就立刻取得了成功,小罗伯特-唐尼也赋予了角色一种不羁而桀骜的特质,后续发展也成功地延续拓展了下来——虽然所谓的“角色内涵”也着实有限。
现在“侏罗纪世界”则需要面对不同的挑战:剧本需要给予欧文更多的发展空间。
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蓝礼看来,却不是不可能的事,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导演和编剧是否愿意给予男主角足够的空间,他们是否愿意腾出时间来塞入这样的情节内容,然后让演员能够赋予角色更多内涵——这对于商业电影的节奏控制来说,可能增加更多难度,也可能需要牺牲更多支线。
现在,蓝礼具备了足够的分量,让环球影业允许科林这样做,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
1829 重新开工 (第11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