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爆裂鼓手”的海外市场前景远远比“醉乡民谣”更加值得期待,从商业角度来说的话。
电影进入点映阶段所引爆的热潮,通过网络朝着全球范围广泛传播,“网络请愿”的声音之中也不乏海外观众——恳切希望“爆裂鼓手”能够在自己的国家地区顺利上映,这也让更多海外发行公司看到了商机,西西弗斯影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香馍馍,安德烈-汉密尔顿的工作电话完全成为了热线。
连带着同时期征战颁奖季的“夜行者”也受到了诸多瞩目,致电询问发行事宜的海外发行商至少翻了一倍。
虽然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谁能够想到,西西弗斯影业的第一年就如此顺利地打开了局面。
陆陆续续地,“爆裂鼓手”的海外市场开始逐渐点亮,一个接着一个,就好像点亮技能书一般,最终足足有五十五个国家地区引进了这部作品——如此数据已经超过了“鸟人”、“万物理论”、“狐狸猎手”等颁奖季同类作品,仅次于韦恩斯坦全力推动的“模仿游戏”,甚至已经堪比不少商业电影了。
对于一部受众面相对狭窄的颁奖季作品来说,尤其是一部制作成本只有三百万的作品来说,那就堪称是一个巨大惊喜了——西西弗斯影业的预期是二十五个国家地区,现在却翻了一倍有余,即使说是“惊吓”也不为过,甚至不需要计算北美票房的分红,通过海外版权就已经实现了超过十倍的盈利,赚了一个盆满钵盈。
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地,法国市场超越了蓝礼的家乡,以三千七百万美元的成绩,成为了“爆裂鼓手”的海外最大票仓。
一贯重视艺术电影、艺术创作的法国市场,对于电影类型、风格、题材等等的包容性可谓是全球首屈一指,同时,对于优秀作品的支持与赞誉也远近闻名,无论是“爆裂鼓手”还是“醉乡民谣”,法国观众的支持率都居高不下——“醉乡民谣”是“电影手册”去年的年度十佳之一,由此可见作品的欢迎程度。
“爆裂鼓手”再次虏获法兰西的芳心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英国本土依旧是蓝礼的主场。正如马丁-弗里曼的调侃所言,虽然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讨论热度正在全面上升,但他终究不是蓝礼-霍尔,准确来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蓝礼的,蓝礼的成就之所以匪夷所思,根本原因就在于无法复制。整个英国电影戏剧圈子之中,蓝礼的影响力已经达到全新高度,深度和广度都抵达了前所未有的至高巅峰。
这与蓝礼的贵族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年黛安娜王妃是如何赢得民众喜爱的,现在的蓝礼就是如何成为贵族代表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为蓝礼赢得了一个超然的地位,独一无二的存在。
今年颁奖季之中横空出世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埃迪-雷德梅恩也都是精英阶级出身,家庭背景和教育履历都非常非常出色,不少网友都纷纷把他们列入“贵族”范围,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如此难得一见的景象,但英国民众却秉持着不同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