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老夫人笑面泛红,神态轻快地用筷子轻敲着茶盏。若非顾忌着自己的身份,她兴许会和年轻的少女一般击节而歌。
“小侯爷竟然知悉老身年轻时最喜欢的曲子,这可真是不易。”阮老夫人晃着筷子,眯眼感叹道,“这首曲子原是一位琴师的拿手本事,当年红极一时。如今的太后娘娘在嫁进宫里前,也去那琴师跟前捧过场。只可惜,前那琴师后来病故了。人一死,便再没听见有人唱了。”
说着,老夫人又露出嫌弃的神色来:“现在的人都喜欢些不伦不类的曲子,不如从前,京中人人都崇尚古礼,琴曲也讲究意境。琴师也好,词人也罢,都爱研习孔孟之音。”
一旁的段准为阮老夫人添了茶,笑说:“我听我祖母提过这首曲子。我祖母常说,好琴曲尽出在十数年前,如今的晚辈都浮躁,不如老前辈们更有品味些。”
阮老夫人听了,露出一点羞愧的神色来:“那也不尽然如此!小侯爷不必这样说。”但她显然是被这句话哄得很高兴的,因此,笑意也浓了三分。烛火映照之下,整个人似乎都年轻不少。
阮静漪坐在圆桌的另一侧,一边将手放在铜盆的清水之中,一边偷偷地打量对面的祖母与段准,表情复杂不已。
她也算是在祖母膝下长大,陪伴祖母多年,可她还从未见过祖母露出这样高兴的面色。归根结底,那是因为段准提起了祖母年轻时的事——老夫人出嫁前住在京城,喜欢京城的曲子、吃食,他便与老夫人闲聊这些。
起初,老夫人还有些戒备与慎重,但受不得段准频频提起少女时的旧事,勾起了她的思乡之绪,便也逐渐卸下了戒备。
老夫人从京城下嫁丹陵多年,但到底忘不了自己长大的故乡。餐茶过半,她已和段准谈笑甚欢,犹如一对忘年之友。
“小侯爷的母亲,也是个名气响当当的美人。只可惜她出嫁前,老身早不在京城了,只有娘家人的书信里提到了一二,颇为遗憾……”
那头的阮静漪耳听得老夫人笑声不断,便偷偷叹了口气。
按照段准的计划,他不日就会上门假提亲。看来,如今离他的计划成功又进了一步……
她撇了撇嘴,拿余光去瞟段准。谁知那头的段准也恰好在看她,二人的视线一交汇,段准便冲她眨了下眼,像是打什么暗号似的。
阮静漪立刻扭开了头,权当自己什么都没看到。
段准这下飞眼是什么意思?邀功?
她才懒得理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