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坑人的传统

老李探花的身子骨一向不太结实,去年初就调职去了西京养老。李寻欢和林诗音自然是跟着老李探花去了西京,所以夏祈音上次在开封府,就没有去李府拜会。

李家去西京前,李寻欢曾经请了叶星士为父亲看诊。那会儿叶星士说老李探花好好调养,几年内都不会有问题。夏祈音离京之前,想着要入冬了,记挂着在西京的忘年交柳永和林诗音,还请叶星士安排弟子去西京探视,年前叶星士送信来,都说一切安好。

脑海中诸般想法闪过,夏祈音迅速展开信,阅毕,面色微变:“城/璧哥哥,我明日就不和你走了。”

“嗯?”连城/璧微愣,“是谁过世了,你要这么远去吊唁?”

按照原计划,夏祈音会与连城/璧先至姑苏,再前往沧州。

“一个我不曾见过的人。”夏祈音转向西门吹雪道,“西门若是不急着回万梅山庄,可否与我同行,转道洛阳?”

“你要去洛阳,洛阳出了什么事。”王怜花意外道。

“我的好朋友诗音,她父亲早年点了兰州通判。原本任期已满,但因为朝廷与西夏谈判一直不太顺利,边境不宁,朝廷轻易不敢调新的官员过去接手,便连任了。年前,林通判循例出城走访周边村镇,为西夏小顾骑兵袭杀。”

宋夏之战,西夏赢了战争,却也拖垮了后方。不同于大宋的富饶,西夏早因连年战乱致使内部空虚。

西夏想借着和谈勒索大宋一笔从而缓解国内压力,可大宋也不傻。朝廷既不想再打,也不想当冤大头,便借着天变局势变化,在和谈中拖延。两国谈判的使者都换了两拨,但至今没有谈出实质性的条件。

若不能迅速从大宋捞一笔,西夏国内眼见就要生乱了。一旦西夏国内不稳,宋辽就可能趁机报复,将西夏弹压回去。要知道几场宋夏之战、夏辽之战,都是宋辽吃亏。

最初西夏是辽国扶起来恶心大宋的,可西夏建国后,也是大大得罪了辽国。檀渊之盟后,大宋每年给辽岁币,真宗甚至在辽荒年予以过救助,现下宋辽关系原胜宋夏或夏辽。若西夏内部生乱,定然内忧外患。

此番急于向大宋施压,西夏对于这次刺杀并无遮掩,一品堂还将林通判悬首向大宋施压,索取高额岁币。

“诗音眼下必然悲痛万分,我要去洛阳看她。再者,我想去兰州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至少要将尸首要回来,让林大人全尸入土,以安生者之心。”

李寻欢信上说他要去兰州为林通判处置后事,请夏祈音前往洛阳帮忙宽慰林诗音。李寻欢武功是不错,可他这几年都被老李探花压在家里读书准备科举,根本没什么江湖经验。这样孤生去兰州,莫说夺回尸身,怕是自己都要折在一品堂手上。

不说林诗音是她的好朋友,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夏祈音知道了,也不会置身事外。

这不仅关系到林通判能否全尸入殓,还关系到朝廷大事。若朝廷因西夏施压顶不住压力,答应了岁币一事,不说林大人白白牺牲了性命,百姓的生活也会雪上加霜。可若朝廷对这事全无反应,那又不免令其他官员心寒。

以官家的性格,怕是宁愿花钱也不愿林通判曝尸。可这钱给出去,那就不是钱的问题了。李元昊野心勃勃,一旦西夏因此缓过神来,宋夏的边境会越发难以安宁。不过有赵昉在京中,夏祈音还是相对放心的。

赵昉有前世的记忆,“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注1】。”是刻入灵魂的信念。有他在京中,总会劝一劝,阻一阻。官家耳根子软,这是好处也是坏处,那就是他可能被大臣说动,但同样也能被赵昉劝住。

何况,京中大臣未必就看不清局势,庞太师、范仲淹熟知边事,自然知晓其中厉害。至于诸葛神侯,夏祈音估计他应该不是去想答不答应西夏的要求,而是如何将尸体抢回来。

朝廷下决断需要时间,如今北方天寒地冻,使臣的行程快不了,夏祈音只要快马加鞭,或许还能在朝廷的使臣前赶到兰州。

“近年,西夏一品堂招揽了不少西域高手和武林败类。”西门吹雪道,“此番前去,还要在寻几个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