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赵昉的野心

苏轼如梦初醒,又看了看夏祈音:拯救夏州百姓什么,听着非常热血,但是——

若从保卫战变成讨伐战,战火就会蔓延,可能会有更多的将兵和百姓被拖入战争。

“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可小师兄也有他的考量。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放虎归山的蠢事我们可不会做。”夏祈音道,“现在你们知道这一战会面临什么,还要去吗?”

保卫战赢了最好,输了也就输了,反正大宋也不是第一次输。可当保卫战变成讨伐战,一旦出了差错,赵昉将会面对满朝讨伐。

“去!”苏轼毫不犹豫道。

拯不拯救夏州夏州百姓是一回事,但西夏屡屡犯边,若朝廷不予以痛击,对方只会变本加厉。后面的事且不说,但以眼下两国实力,朝廷赢的机会还是十分大的。

苏辙叹了口气,无奈道:“我和兄长一起去!”

“不行!”苏轼和夏祈音毫不犹豫地拒绝道。

“为什么?”苏辙圆溜溜地眼睛看着夏祈音。

“你太小了!”夏祈音道。

苏辙鼓着脸道:“你和兄长也没比我大几岁,为什么兄长可以去,却不许我去?”

“你与我不同,我自小就在江湖上闯荡,见惯了血腥。可你既不会武功,也没有江湖经验,读书人没必要这么早经历那些,移了性情。至于阿轼表哥,去之前,也必须经过一道考验。”夏祈音拿了一封信递给苏轼,“带着这封信去六扇门找无情,通过他的考验,我就和小师兄说带你去西北。”

苏轼自信满满地拿着信去了六扇门,没想到夏祈音让他去六扇门,竟是在牢房书记工作。

一开始,苏轼只觉得十分简单,不明白夏祈音之意,可第二天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了。

六扇门抓的都是穷凶极恶之徒,简单的语言审问很难问出有用的东西。对于一些罪行比较确定的犯人,为了问出细节或者同伙,捕快们就会动刑。这些恶徒不乏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狠人,有些甚至能将牢里的所有刑具试一遍都不开口。

那些刑具过一遍,不说亲自经历的犯人,就是看的人也十分折磨。前面几次,苏轼直接就吐了。偏无情以为他要放弃了,他又能继续看下去。

无情劝道:“战场之上的血腥远胜这里,若你连这里都看不下去,还是趁早放弃。”

从六岁时徒手爬出灭门案现场,到成为一个名捕,无情经历了太多惊心动魄。无数次自己都在生死边缘徘徊,对于这样的血腥已是习以为常。

注意到无情眼中的冷静,苏轼忍不住道:“江湖就是这样吗?”

无情摇了摇头:“在江湖上,没有恶人会被绑着任由你讯问。江湖上的血不止是敌人的血,也可能是自己和伙伴的血。”

苏轼明白了夏祈音为什么要让他来见识这些。

一旦去了战场,哪怕他不上前线厮杀,也会见到无数鲜血和尸体,或许是敌人或许是自己人。面对生死时,若不能第一时间冷静下来,就会让自己陷入危险,甚至陷同伴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