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太子立朝

在黄蓉和李莫愁的伺候下,一身太子服饰穿戴整齐,郭默还是第一次穿这身行套,着实难受的很。

拒绝了薛极早已准备好的太子车架,直接让人牵了匹马过来,就带着武南天一人,向皇宫而去。

郭默到达五凤楼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官员等在那里了。

这些官员,居然三三两两地站在墙根处,难道现在没有休息的朝房吗?

郭默也记不清楚,供官员休息的朝房是哪个朝代出现的。

“太子殿下——”

这些官员未必都认识郭默,但却都认识他这身袍服。

“诸位早、诸位早——”

郭默将战马扔给后边跟着的武南天,双手抱拳向这些陌生至极的官员们问着“早”。

郭默这样独特的打招呼方式,既让人觉得新颖,又显得那样亲切,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官员,甚至都感动的热泪盈眶。

“呵呵,殿下来的够早的啊,老夫还以为今日大朝会,殿下会迟到呢。”

这时,兵部侍郎孟宗政也打马过来了。

好容易见到一个熟人,郭默赶忙跟众人挥手告别,快走两步到了孟宗政面前。

“孟侍郎,这早朝的时间是不是太早了点儿?诸位大臣就这样站在墙根处,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嘛?”

郭默凑近孟宗政耳边,低声地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哈哈,规矩一直都是这样的,要不哪天殿下您给改改?”

孟宗政跟郭默也算是老熟人了,见到郭默向自己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也觉得这个太子殿下有些好笑。

不过,只有当他是自己人,或者太子殿下本身就是赤诚之人,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好,改改就改改,要不然也太有些劳民伤财了,现在的天气还好,遇到大冷天岂不是更加难受?“

“另外,早朝的时间这么早,众人未必休息好,或者都没能吃早饭就过来了,长此以往对身体是一点儿好处也没有。”

孟宗政也就随口一说,没想到郭默竟然当真了?

看着郭默那一副认真的样子,孟宗政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卯时刚过,众臣已经集结完毕,按着各自的官位,文东武西走进了大庆殿。

郭默自然排在首位,只是他很自然地站在了武将之首,排在他身后的就是兵部尚书胡榘、兵部侍郎孟宗政等。

而站在文臣之首的,正是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薛极。

薛极看到郭默站在了武将之首,自己就有意无意地向后错了半个身位,将郭默的位置更凸显了出来。

“臣等参见官家——”

少时,大宋官家赵扩也从殿后走了出来,旁边紧跟着形影不离的老太监。

“哈哈,太子啊,这身衣服穿到你身上,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赵扩轻轻摆了摆衣袖,让众臣免礼,上来就开了郭默一句玩笑。

“嘿嘿,儿臣觉得穿着它有些不自然,如果能换一套戎装穿着,估计还会更舒服一些。”

好嘛,这父子二人的对话,众臣听了也不敢评判什么。

“众卿,有何本章就一一奏来吧——”

赵扩也没敢再接郭默的话,他可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再说下去,指不定会有多雷人的话出来。

月末的大朝会,算是总结性的会议,尤其这个三月份,春耕的事情也是一件大事。

同时,大金国河南区域收复大半年了,在汴梁城也即将迎来第一次恩科取士。

因此,主要是户部和礼部官员在做奏报。

林林总总的,大朝会也进行了一个时辰,郭默注意到,大庆殿内很多人的精神头都不是很足,尤其是一些上了年岁的老臣。

此时,太阳才完全升起,从大庆殿的门口,有一缕阳光能照到大庆殿内一少半的位置。

“还有人要上奏吗?”

按正常的大朝会时间,该说话的都说完了,要么官家再总结几句,要么就直接散朝了。

“臣御史大夫郭默,有本上奏——”

正在这时,郭默却出班奏道。

这一嗓子,整个大庆殿里都安静了。

这是什么情况?

怎么自称“御史大夫”了?

虽然,众臣都知道这太子殿下也兼任着御史大夫的职位,可是,从来也没人会觉得郭默会去做一个御史的事情。

再说了,那御史大夫是该干御史的活吗?

而且,这是在正式的大朝会上,太子殿下居然不自称“赵昊”,而依然报着昔日的名字“郭默”,令很多大臣不解其意。

“哦,郭卿有何事要奏?直接道来——”

官家赵扩倒来了兴致,心想你这小子多少年都不来上朝,这一来就要玩个花样吗?

还自称“御史大夫郭默”?

是准备弹劾谁吗?

不应该啊,你要是看不惯谁,不就直接去干掉了吗?

满朝文武一脸不解的样子,而站在郭默身后的孟宗政,眼睛却亮了。

“殿下,这不会真的要说刚才那事儿吧?”

孟宗政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隐隐有些期待,又担心这样会给郭默招来麻烦。

“启禀官家,臣有两件事要奏。”

“其一,每逢朝会,都是卯时开始,而很多住的远的大臣,甚至要提前一两个时辰就得起床。”

“这样一来就导致严重的睡眠不足,一天两天没问题,时间久了对诸位臣工的身体也是一个伤害。”

“大朝会也不过一个多时辰,殿武却多有精神难以集中者,而朝会之后,众臣工要么到有司署理公务,要么就回家补觉。”

“如此早的开始朝会,真的就合适吗?”

“臣觉得不妨向后推迟一个时辰,改为辰时开始。红日初升、气象万千,眠足食饱、神清气爽。”

嘶——

郭默这番话说完,大庆殿上听到很多人倒吸了一口气。

太子殿下竟然提出这样的奏本?

众臣赞成吗?

当然赞成了!

可是,应该赞成吗?

窃窃私语的声音,顷刻间就此起彼伏地在大庆殿内响起。

“诸卿,方才太……御史大夫所奏,诸卿以为如何?”

还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