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高瞻远瞩

“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大力提倡吃素食,不吃肉食,从而才形成了僧人‘不沾荤腥’的习俗。”

“老衲虽然平日也不食荤腥,但也曾研习佛家经典‘愣严经总论’,当遵行食‘五净肉’之法。”

《大明第一臣》

“‘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此五类之肉,不在老衲禁忌之列。”

“且老衲听闻,中原有一佛门师兄,奉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呵呵,可见又是佛门一洒脱之人,只恨老衲未能见上一面。”

郭默没想到,佛门对吃肉还有这么多讲究,而道济和尚的名气居然这么大,连“一灯”大师也听说过他。

冥冥之中,郭默甚至觉得,自己或许哪一天,也会跟这位传奇的“酒肉和尚”,产生交集。

“六脉神剑”的内容,行功路线,二人都已熟记于心,在“一灯”大师的建议下,二人先一脉一脉地修行。

人身主要由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构成,而“六脉神剑”主要走的是十二正经。

正经十二脉为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背为阳,手心为阴;六脏为阴,六腑为阳。

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

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六条手上的,六条足上的。

这“六脉神剑”,只写了右手一套,想来段家老祖思平公,是右手用剑之人,所以只创了右手六脉。

郭默在想,自己会“左右互搏”,如果内力够强,理论上是否也应该能够开发出左手的“六脉神剑”呢?

他把这个想法告知了“一灯”大师,“一灯”也点头称赞,只不过善用左手的人太少而已。

而且,单单“六脉”,都没有多少人能练出来,这要是扩展到“十二脉”,想想都有些骇人听闻。

少商剑:剑路雄劲,颇有石破天惊,风雨大至之势。

商阳剑:巧妙灵活,难以捉摸。

中冲剑:大开大阖,气势雄迈。

关冲剑:以拙滞古朴取胜。

少冲剑:轻灵迅速。

少泽剑:忽来忽去,变化精微。

“一灯”、郭默二人这一开练,就忘记了时间。

虽然事先已经告知众人,二人练功之时,如果忘却了时间,无需理会,就当是二人在“露天闭关”吧。

可是,剩下的人,无论是“渔樵耕读”四大弟子,还是黄蓉,谁又能真的不去关心这二位呢?

“朱师兄,要不咱们叫醒他们吧?这不吃不喝了,已经十天了。”

过去了这么多天,黄蓉已经跟“渔樵耕读”四大弟子混熟了,也一口一个师兄地叫着,而这四人也喜欢这个聪明漂亮的“小师妹”。

最主要的是,这个小师妹,武功居然跟他们在伯仲之间,貌似只有老四朱子柳能压她一筹。

黄蓉才多大?而且很快又面临突破一流境界。

倒是黄蓉的一手厨艺,彻底征服了几人。

本来他们都在修炼“一阳指”,黄蓉和朱子柳已经掌握了“一阳指”的功法,缺的就是多加练习和实战。

而其他三人,还尚需多下功夫。

但是,连续好几天没见到“一灯”和郭默,众人也没心思安心修炼了。

纷纷到后山,离得远远地看着场中的“一灯”和郭默二人。

有时候,他们各自修炼;有时候,却又对战在一起。

有时候,二人唇枪舌剑地,讨论个不休;有时候,居然盘膝而坐,几个时辰都不睁眼的

黄蓉已经提议好几次了,“渔樵耕读”几位,可没一个人敢过去叫他们的。

这四人,先前是“南帝”的臣子,后来又是“一灯”的徒弟,双重身份的转变和存在,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更加地敬重自己的老师。

“哈哈哈——小友,咱们的修炼也应该告一段落了,再不回去,那几人恐怕就要忍不住冲过来了。”

十多天的修炼,二人对“六脉神剑”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连带着本身的武功都有些许进境。

到现在为止,“六脉神剑”二人各自练成了“四脉”。

只是“一灯”觉得,郭默应当是“藏拙”了,想必是不想明面上把自己这个老和尚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