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学姐王世瑛对她道:“六月胡适先生这篇文章一发表,女师便很受震动,因为这是一篇对女性权益进行深刻探讨的文章。学生会觉得可以对这个‘易卜生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对它做文章,借《新青年》的影响为女性争取自由。七月他又进一步介绍了《娜拉》这部歌剧。上学期北京大学的邓中夏他们搞活报剧,很是在北京学校中出了风头,但活报剧可是我们女师的传统活动,我们可不甘落后。学生会决定要将《娜拉》改编成活报剧,只是苦于六月要放假没能立刻开展。这个学期,我们一定要将这个活动做好。”

裴瑄这才知晓她是女师的学生会主席,她旁边戴一副圆眼镜的短发女生便是副主席,不免对这个宿舍肃然起敬。

圆眼镜的短发学姐,名字叫陶玄,补充道:“具体的选拔我们还没决定。因为拖到这学期,又涌入了不少新生。我们肯定想吸纳更多成员的,所以你们两个新同学,一定要抓住这个好机会。”

宿舍里只有裴瑄和另一位叫罗静轩的女同学是今年入学的。裴瑄读完文章,抬头和她对视一眼,都点了点头,已经决定好要踊跃报名参加了。

讨论完这件事,大家又互相做了介绍。原来六个人都是外地考进来的,没有一个北京当地人。国文专修科是去年新增设的学科,学生人数本来就少,也只有此两届学生,故而虽隔着一学年,但大家都觉得分外亲切,决定以后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九点多钟,大家结伴去洗漱,十点前在宿舍重又围绕着《新青年》交流了一番。她们听裴瑄说自己只读过这两期,也并不吃惊,对她说学校图书馆有收藏往期的杂志,如果有不全的可以同她们说,学校里总有人会有的。

裴瑄觉得安心下来。学校里大家都是极好极好的人,她担心的事一概都没有。宿舍里更是有这许多杰出的人物,真不知道她运气如何这般好,遇到的同辈都这么磊落优秀,为她的人生树立无数目标和榜样。

第二日开学典礼,她与同窗罗静轩一同坐在18级新生中,听校长讲话。如今的北京,各校校长在蔡元培先生的团结下,都对新文化的发展事业抱有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虽然北京大学引领当下之先风,但各校都不想落下风。

“我们女师只有女学生,但论起开明的态度和家国情怀,不会输给任何人。”

学生会主席王世瑛最后说道。

-

周末,裴瑄早就和邓中夏商量好,要去观光北大的校园,便拒绝了宿舍里大家一同去逛街的邀请。

室友们对她与邓中夏的关系尤为惊讶,特别是几位学姐,更是未曾想到。北京大学如今是北京新文化运动的阵眼,那里师生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其中几个典型学生,不仅在军警那里上了重点观察名单,在北京的大学里也就此扬名,有了号召力。其中跟着李守常开始鼓吹共产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邓中夏已是其中刺头中的刺头,反侠中的反侠。政府默认他是“李大钊的铁杆信徒”、“最激进的那批新文化分子”。

裴瑄刚开学时候那副样子,的确是让人没想到她竟会和这样激进的人有过婚约关系。

她很明白旁人因什么而惊异,却也不以为然。她认识邓中夏的时候,比旁的什么头衔、什么限定语来得都要早。若是孩提时便相识,换句话讲,她见过邓中夏的本真。

即便是如今,她还是观点保守的,可也从不觉得他的所谓“激进”有什么不对。那是他自己选择的信仰,而她之所以与他有着不一致,是因为她还没有追上去,还没有足够地了解透彻。

在她选择人生信仰的路上,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但她总是更愿意去考虑他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