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安令穆辞批奏折,自己从点心盘子里取出一块雪白的小奶糕,用一柄精致的银刀切成几小块,挑了一块最大的塞进嘴里,其余均不动。
小奶糕做得香软顺滑,入口即化,奶味十足,叶安吃完回味无穷,可硬是强忍着没再碰其他的几块奶糕,再去拿了另一块红枣蜜豆糕。
穆辞见他果真是撒手不管的意思,只得硬着头皮翻阅起手中的奏折。
不看不知道,原来即便袁丞相已辞官,朝中落井下石的大有人在。这些人大约是见皇帝连自己外家都查了,定是打算除掉袁家,弹劾袁家的奏折都挑在此时呈了上来。
最上面的一封,叶安已看过,打了个贯穿东西的大黑叉。
因他始终不太会写古代的字,奏折回复,准便是用朱笔画个红圈,不准就是黑叉,朝臣再有疑,可直接在朝上询问。
穆辞一见那折子上有“袁相傲慢,不敬君王,曾私下辱骂皇上”之言便放下了。
都是捕风捉影,袁相已不在朝,皇帝态度不明,太后一蹶不振,甚少有人敢为袁相说话,也什么污水都有人敢泼。
穆辞把辱骂和污蔑袁相的折子都挑出来,轻声道:“小安,你真觉得耶律雄与袁相有关系吗?”
叶安正在切蜜豆红枣糕,想了想,神色凝重道:“我并不信袁相会勾结玉罗。耶律雄一口咬定,极有可能有诈,我原是想让张迁和太傅查清楚,还袁相一个清白。没想到……阿辞哥哥,我应是中计了。”
他一同意去查,重要的疑犯立刻就死于非命,就是有人算计好了,反利用他决定追查下去的态度,迫使袁相辞官。
不过这也让叶安意识到,玉罗王子一案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起初以为不过是两位王子相争,其中一位与大魏人勾结,兴风作浪,如今看来,这案子只怕是一个饵,从他开始命人追查与耶律雄勾结之人便中计了。
对方计划得如此周全,这个饵恐怕就是冲着袁相,或者是袁家而来!
而他还陷在崔氏的泥潭里,焦头烂额的不止是太后,也有他。
穆辞道:“我曾远远见过‘公子’,虽只是背影,若能让我见一见死去的那个人,兴许能分辨出来,为袁相洗脱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