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影业总部
陶澄蔫巴巴地瘫在椅子上,整个人像是被捏扁了灵魂的皮囊。
“我居然能值五千万。”
俞九如把新鲜出炉的签约合同推到他面前,“看看,看完签了。”
陶澄本想直接翻到最后一页,但琳琅满目的艺人待遇和过分人性化的版权分成,美好得像是份假合同。
“这未免也太良心了吧?”
陶澄皱着眉提前担心起自家公司的盈利问题,苦口婆心道:“老板,你这是在签约艺人还是在做慈善?”
俞九如的回复有些答非所问。
“你看过国外签约合同吗?”
陶澄摇摇头,签约合同对艺人和公司都是绝对的私密文件,不可能随便给别人看。能拿给人看的十有八九都没什么可信度,自然也毫无参考价值。
“你知道经纪公司的本质吗?”
“赚钱?”陶澄回答得不假思索。
“这样说也没错。”
俞九如轻笑道:“但经纪公司并不是艺人未来的掌控者,而是为艺人提供服务的盈利性机构。”
他伸手从桌上拿起合约。
“简单点说,签订合约不代表让你自此为公司卖命,而是我们将为你提供服务,为你的未来保驾护航。”
陶澄:“那我需要做什么?”
俞九如将合约翻到注有艺人职责的那页,“做你最擅长的:音乐。”
他垂眸看向陶澄,银灰色的双眼瞧不出情绪,却清透得宛如月光倾泻而成的幽泉,引诱人跳进去探明深浅。
“陶澄,你值那五千万。你未来还会值十个百个五千万。”
如果换作两日前,陶澄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接话:五千万而已,那还不是小菜一碟,分分钟的事。但现在的他却不自觉地用牙齿轻轻拉扯口腔内壁,利用丝丝刺痛提醒自己今非昔比。
“万一我赚不到五千万呢?”
剩下半句问话被含在嘴里,陶澄赶在脱口而出前咽了回去:万一我赚不到五千万,你会不会也对我失望?
俞九如:“马上就能赚到。”
陶澄眨眨眼,“啊咧?”
并非所有被实锤抄袭的音乐人都足够有眼色。截止目前,肯站出来为陶澄发声的还不到半数。其余的则大多抱着侥幸心理,对律师函视而不见。
赶巧的是,那些选择对律师函置若罔闻的,都有两个相似的特征:
一是钱包鼓鼓;
二是有点名气。
简直是嗷嗷待宰的肥羊。
至于足够有眼色的,俞九如也会遵守自己说出去的话。不过既然是以借鉴为名,适当的版权费还是少不了。
“你讨厌打官司?”
陶澄不明所以地点点头。
“对啊,每次打官司都跟老太太的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
俞九如笑得人畜无害,“带你提前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文化,俞氏影业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打官司。”
尤其是能赚钱的官司。
陶澄翻到签字页,将合约规规整整地铺在桌上,握笔的手抬在半空中久久不落。当他大红大紫时,身边充斥着好人与好意。但舆论肆虐的这两日,旁人却迫不及待换上另一副嘴脸。
毫无附加条件的纯粹善意在此时变得千金难求,也重达千斤。
“陶澄,如果你是我买的股,那么下注的是我,你在怕什么?”
横刃般的钢笔尖在纸面滑动,发出沙沙声响。淡墨氤氲,白纸黑字,清阳曜灵,搭配得相得映彰。
“五千万而已!小意思!”
陶澄放下笔,伸手抓住年少轻狂的尾巴,属于他的花路刚刚铺好。
很久之后,他好奇地问俞九如为什么会认识没几天就相信他。俞九如奇奇怪怪地回了三个字:面巾纸。
陶澄:熊熊问号jpg
俞氏影业和众多音乐人的发声并未将舆论的战火浇灭,只是把一面倒的言论划分成两方,两方都自诩正确。
秦屿:“你看看该怎么处理。”
他将公关部连夜制定的危机应对方案书递给俞九如。几套方案的核心都是以转移公众视线为主,借此给舆论平息的时间,关键在于用什么转移。
五本方案中,三本提到购买并放出其他明星黑料当挡箭牌,一本建议提前对春节档上映的电影进行宣传。
俞九如微微皱眉,将前四本合上后放到一旁,拿起最后一本。
秦屿见状并不意外,自家老板不是个喜欢拿别人当挡箭牌的性格,现在也并非宣传新电影的最好时机。
比起前四本装订精美方案书,最后那本像是临时赶工的作品,订书针都歪歪扭扭,纸张也还带着温度。
俞九如看过后有些意外。
方案可以用大胆两字形容。
它提出以陶澄为契机,改变艺人和粉丝的相处模式。现如今艺人将精力放在塑造和经营人设上,等粉丝基础牢固后大肆收割粉丝经济。经纪公司甚至针对不同的粉丝量身制定收割策略。
唯粉的钱怎么赚?
妈妈粉的钱怎么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