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考试都要遇到几道需要表明自己立场的题目,若是答案与考官心中想法相合,自然事半功倍。
若立场与考官背道而驰,结果不言而喻。即使你写的妙笔生花,考官取中的可能性也很低。
这就导致每次考试前,有无数考生想办法打听考官的喜好,文风, 以及他在朝中的立场等等。力求给考官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但也有一部分人,总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不偏不倚的说出各种弊端与好处,并针对弊端提出改革意见, 针对好处完善条条框框, 言之有物, 有理有据, 让人无法拒绝。
这类人,通常都有个共通点, 就是有才华且见识广博。
锦绣就是这样的人。
考试前,三姐夫托人打听来的考官资料, 周文与楚舟人认真真听了,锦绣也记在心里,但他不打算去迎合。
匆匆吃了点东西, 有从头到尾检查一遍考卷,确认无误,已经是一个时辰后,现在是会试的第九天下午,考生答完题目可自行选择离场。
锦绣拉了号舍墙边的一根细绳,很快不远处的铜铃响起,有考官带着两个差役过来,在锦绣的亲眼见证下,将他的试卷糊名,装进一个黑漆漆的盒子里。
考官走后,锦绣收拾好自己的考蓝,脚步松快的出了贡院。
站在贡院门口,外面天色阴沉沉的,空气中水汽十分重,像是随时都有可能要下雨似的,锦绣心下有些担忧,不知道周文几人的境况如何,若是没有答完题目,待会儿下雨的话,可能要遭。
锦绣还没想完这些有的没的,就见自家的两个外甥风一般跑过来,亮晶晶的眼神瞧着他,一左一右将他架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