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砚当时就在心里对天发誓,他绝对没有收买刘正文,他也没有用任何权力迫使刘正文说出这番话。
奚芊芊他们都挺心动的,在询问秦砚,对于文字功底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秦砚毅然决然的说“没有”后,就连谢北杨、任越奚芊芊他们正式加入了剧本创作的行列。
秦砚对着所有人露出一个极尽温柔的微笑:“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剧本而努力吧。”
大家原本都以为,这就是大家一起愉快的玩耍与工作。
可是在第二天,秦砚拿着一摞编剧合同,然后合同报酬总数高达六位数的时候,就连刘正文也意识到了事情好像和他们的想象有点出入。
刘正文当时就想跑,结果秦砚站在他和奚芊芊的身后,轻轻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道:
“我想你们不会说话不算话吧,刘正文学长、奚芊芊女士。”
接下来的半个月,对于奚芊芊他们而言堪称地狱。
其实编剧是一个相当具有门槛性的工作,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才能够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剧情的起承转合、人物的喜怒哀乐,都是依靠文字进行创作。
像传说中的神片《富春山居图》就是shi一样的剧本,连最基本的故事都讲不清楚。
另外一方面如果想要让自己的作品在商业上有所建树,必须要对整个市场观众的心理情绪有所了解、把控到位。
很多编剧创造出一些极其狗血的剧本,让观众们看后忍不住破口大骂,但为什么他们的作品能够一次又一次得到改变,成为上星电视剧甚至搬上大银幕?最典型的就是抗日神剧、青春狗血剧。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编剧彻底把握住了观众内心对于剧情的反应,这种反应甚至连观众自己都不一定清楚。
比如烂片之中经常出现观众怀疑其是否有带脑子出门的角色,他一直在剧情中蹦跶作妖。按理说一个不合理的角色一开始就破坏了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但编剧完全可以通过制造观众对于这个角色的恨意,想看他什么时候领便当而保持收视率。
当然也有很多正面案例,比如在推理片中,编剧必须要掌握证据与真凶的节奏。如何利用首因效应、刻板效应达到误导观众的效果,在最后真凶揭晓的时候,又让观众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所以想要成为一名真正好的编剧,必须要比观众更了解自己。
但秦砚这想要创作的剧本很特殊,它不再是个人灵感的作品。
华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武侠曾经风靡一时,出现了金、古、梁、温四大武侠家,更是创造了瑰丽至极的江湖世界。
华国也是从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武侠题材的影视作品,哪怕良莠不齐,无论是收视率还是票房都比同等作品高出一大截。
这也是武侠作品层出不穷、泛滥成灾的原因。
而且编剧都知道观众、读者喜欢从武侠故事看到什么,于是这些故事越来越雷同。
天降奇缘、阴谋诡计、邪不胜正,英雄美人、江湖冒险……只有像张一谋这样的名导才敢去创新与创造。
其实秦砚也想拍一部经典的武侠电影,从质量上去碾压其他作品。不过对于现在的秦砚,暂时还没有办法做到。
资金比不过、演员阵容比不过、武术道具同样也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