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不一样的导演 何枝 601 字 2022-10-18

现在看着奚芊芊、刘正文他们和自己插科打诨,秦砚不仅没有生气,甚至有点委屈,心想:我这都是为了你们好啊,你们怎么就不理解呢?

秦砚自己对于自己的变化毫不知情,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但言归正传,这剧本的确是写完了,但距离真正的完工还差得远。

秦砚很认真地说道:“你们都觉得这段时间看武侠、电影,已经看到想吐了的对吧?也不会因为剧情而开心了。”

四个人跟小学生似的立刻点头,生怕秦砚没有看到自己对于武侠作品的抗拒。

秦砚说道:“我又何尝不是呢?我对于整个武侠剧情中的角色经历已经没有任何的同理心,我甚至不知道我应该为他们的经历而高兴还是难过。哪怕是配角死亡我也没有任何的情绪变化。”

他们听到这内心才有一点点的感慨:原来秦砚也是和他们都有一样的感受啊。原来秦砚也只是一个人,长时间看武侠作品,同样会审美疲劳。

然而四个人根本还没来得及开心,秦砚就话锋一转:

“所以现在的我们对于武侠剧情已经失去了鉴别能力,我们还得再找人来鉴别。我们的评价标准已经不算数了。”

其实这也是涉及到剧本创作中的一个困境——人类的世界观、文学素养、艺术偏好,其实都是后天塑造而成的。

比如说一个人长期听摇滚乐,那他就会觉得古典乐过于沉闷;而长期看古典舞,他只会觉得现代舞过于放浪。

秦砚他们,这一个月接连不断的观看各类武侠作品,他们对于武侠作品实在太熟悉了,甚至刚刚看一个开头,就猜到了结局。

就像是一个经常喝甜点的人,普通的甜度已经难以刺激他们的神经细胞分泌多巴胺。

简单得说就是——现在秦砚他们认为自己手中的剧本已经足够搞笑,足够优秀,但并不意味着市场就会觉得它好看。

每一个导演在评价自己剧本的时候,都会称之为是一个“内容丰富、情节饱满”的剧本,但是真正让观众进行评价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剧本会评为“脱离生活,无法带入感情”。

因为这些编剧、导演一开始就是在胡说八道吗?不,那是因为他们的口味不能够代表大部分的观众。

华国目前包括未来几十年的影视编剧大多数单枪匹马,很多原著改变都是请一个编剧,然后再和原著作者商量。

偶尔也会尊重导演的意见,但演员的意见基本上不会被采纳,除非像陈稻明这种演员界内有足够威望的人才能够说得上几句话。

能够对剧本提出意见的人是谁?

他们都是影视工作者,他们都是物质生活相当富裕的人,和绝大部分的观众艺术审美绝不相同,必然会出现审美偏差。

这个问题在西方完整的工业电影体系下,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比如说像西方好莱坞有编剧协会、很多影视公司内部也有编剧部门。

他们在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他们会像秦砚这次组建的团队一样,一群人共同创作、互相挑刺,然后一起完善。

至于最后的剧本署名权,则看谁在整个工作之中成果最多。像大名鼎鼎的《星战》、《冰与火之歌》的编剧,都是从大量同行中杀出重围,获得最后的改编权。

在剧本完成后,他们还会组建内部评审,会让更多的人对剧本进行一个评价,看剧本的结构、节奏、角色是否符合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