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页

不一样的导演 何枝 468 字 2022-10-18

为什么这些看起来让人压抑而且乏味的电影,反而能够获得最佳剧本?就因为它足够痛苦和悲哀吗?

观众认为评委故弄玄虚,而评委则认为观众胸无点墨。

其实这也是整个世界电影的困境,电影人所追求的艺术和商业片之间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

秦砚自身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一件事,必须要让更多电影观众意识到: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一样,不需要强行去统一审美标准。

让文艺的归文艺,用主题、演技、技巧、思想去评价它。

让商业的归商业,用剧情、节奏、吸引、成绩去衡量它。

邀请评委写影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从一个专业评委的角度去评论这部电影,能够让更多人知道这些电影的好在哪。

其实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不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网络上被曲解。

秦砚第一次去请求他们的时候,除了和秦砚关系特别好的谢北杨、奚芊芊等人外,大多数的评委都委婉拒绝了秦砚。

但他们实在架不住秦砚的固执与说服。

“这对于你们来说都是有利的。大家都知道流量关注度对于一个电影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如果能够让更多的电影爱好者认可大家的想法,以后各位创作电影、拍摄电影的时候,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与理解。”

这是秦砚纯粹的利诱。

为什么这么多电影人愿意参加这一次的青影节,其中有很大一个考量,就是秦砚的加盟让青影节备受关注,他们作为评委也可以借借东风。

秦砚现在的话明显让他们都心动了。

当然秦砚也会从讲大道理。平时都是这些电影人说大道理唬人,结果现在被秦砚唬得晕头转向。

“作为评委,我们有义务去解释获奖作品,也有义务让每一部电影得到公正的评判,我们需要给出一个让所有人信服的理由。”

“否则青年电影节以后如何能够吸引更多人的人来参加?如何让市场认可青影节的奖项呢?”

“而且想要让文艺片在国内的受众增加,你们就必须要去引领观众的审美,改变观众们的认知。”

就如同哲学家密尔曾经说过:高级的审美必须要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够获得。

“不要抱怨为什么文艺片没有市场,因为国内的观众根本就没有渠道去了解电影艺术。”

“这一次青影节评选如此轰轰烈烈,不抓住这个机会,难道我们就等着观众莫名其妙喜欢上文艺片吗?”

在秦砚的疯狂劝说之下,评委们总算是点头答应。

秦砚对影评的要求很高,你作为评委必须要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从电影各个方面的角度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