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给他们几十年,他们也不一定能取得秦砚的成绩。
没有任何人敢质疑秦砚,但秦砚还专门为这一个剧本解释了好几句话,每个人都会好奇,到底什么样的剧本可以获得秦砚的青睐。
“赵广仁,《后羿》。”
第104章 104大动作
王长勇也没有想到自己写的文艺剧本, 居然会被秦砚选上,成为这一次华砚公司的电影项目。
其实5号这个剧本也是最近才修改完成。以前的版本过于现实,少了起伏感。但如今的《生于淤泥》, 在保持故事完整性的同时, 又提高了剧情张力。
当然王长勇也是兴奋的, 谁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搬上大屏幕呢?
更何况这个剧本对于王长勇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它并不是个人价值的实现, 而是王长勇一直以来的信念。
在短暂的亢奋后, 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的王长勇,很快又冷静下来。
他知道既然影视公司要立项,那最重要、最优先的问题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导演, 可现在华砚公司内部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导演吗?
秦砚就不说了,谁不知道秦砚最擅长拍商业片。好几亿美刀的大片放着不拍, 跑回来拍一部名不见经传的文艺片?
现在还有谁不知道秦砚的身价?秦砚现在拍一部《地球要塞》, 直接的票房收入就能有好几个亿,还不算其dv、周边、i等收入。
没有人会认为秦砚会放弃他如火如荼的商业片, 突然转行拍文艺片。
所以王长勇在第一时间就把秦砚从导演名单中划了出去。
公司内还剩下的, 就只有三个年轻的导演了。
虽然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学习, 所有人都看在眼中。
但如果通过学习就能成为合格的导演,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烂片了。
一直在模仿秦导风格的李唯浩就不说了, 他擅长的是商业片。
然后另外两个年轻导演,其中杜鹏擅长的画面与美术, 叙事能力完全无法驾驭的《生于淤泥》,这对于文艺片来说是最大的缺陷。
本来文艺片故事就深邃,如果还讲得稀里糊涂,谁愿意来看呢?
至于路线稍微文艺一点的郭子涛, 在王长勇看来依然是太稚嫩,更重要的是他根本就不理解自己剧本的内核。
王长勇私下曾和郭子涛交流过,就是一个从小顺风顺水的孩子。郭子涛在剧本评审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与《生于淤泥》产生共情。
连导演都不喜欢这个剧本,不可能拍出好的电影。
也就是说自己的《生于淤泥》很有可能去外面找其他的导演来拍,这似乎是眼下唯一一条可行的道路。
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影视公司的制片模式,除了像友谊影业那样,有着可以绝对信任而且已经是管理层的知名导演,能保持着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