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现在秦砚卸任董事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孙云鹤他也不介意把自己的原因说出来。
“秦砚你知道吗?我们这些员工跟着你拼命打工的,你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别的公司高层都有都有管理权,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是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就是你的傀儡罢了。你要做什么投资根本不需要经过我们的同意,每次只要一开董事会,然后你振臂一呼,所有人都得同意你的决定,我们对于这样的现状已经厌烦了。”
所以还是觉得自己是□□者,是暴君吗?秦砚继续保持着沉默。
“但是我给你们的工资还不够高吗?”
这些管理层都是秦砚一手提拔,或者去其他公司挖来的。虽然秦砚公司发展计划上有一些专段和□□,但在工资和薪酬方面丝毫不吝啬。
管理手中的股份虽然不具有实际上的控制权,但却有分红权。每一年能够从公司得到的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华砚的原因。
听到这儿在场很多管理层都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说实话他们的收入的确比业内同行多上不少。
但是一想到孙云鹤向他们许诺的条件,他们又特别激动,没有人会满足于现状,哪怕自己知道这是贪婪。
孙云鹤也犹豫了片刻继续说道:“对,你的确给我们很多钱,但是我们要的是尊重,我们要的是你做什么问题之前学会尊重我们。”
秦砚听到这个有一些很想笑,他问道:“比如说。”
孙云鹤停顿了一下:“比如说你为什么要把《生于淤泥》所有的收益全部拿来捐赠给基金,你当初制定方案的时候,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吗?”
听到这儿秦砚彻底笑出了声音,原来《生于淤泥》才是这件事情最终的导火线。
《生于淤泥》还得从很早之前开始说起,之前秦砚在准备《生于淤泥》的时候,董事会就讨论过这个问题。
为了最后能把所有收益捐给公益基金,他决定这一次就不由华砚公司进行投资,以他私人财产进行注资。
当初所有人都不是特别看好《生于淤泥》这个剧本。
毕竟一个投资几千万的文艺片子,又讲的是华国农村问题,怎么看都属于入不敷出的文艺片。
就算《生于淤泥》凭借着秦砚和谢北杨的光环,需要引流能够赚钱,但他们估计也赚不了多少。
华砚的管理层们也不想为了这几千万的收益和秦砚唱反调,所以在简单的讨论后,也就同意了秦砚独自投资。
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生于淤泥》最后的票房会这么的夸张。
虽然《地球要塞》的票房是《生于淤泥》的数倍,但《地球要塞》背后还有大量的利润分成、特效制作、演员片成等制作费用。
《生于淤泥》的投资收益比远还远在地球要塞之上!
《生于淤泥》全球收益起码在8亿华币以上,如果由公司进行投资,他们这些管理层按照以往的股份分红比,那就是2亿华币!
20个人,分这笔钱!想想就让人心动。
但原本属于他们的分红,就因为秦砚的“虚伪“,化为泡沫,全部捐赠出去,这让孙云鹤他们这些董事会成员如何能够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