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 王修葬主服曹操 郭嘉献策征乌桓 二

实话三国 高木峰 1668 字 2022-10-19

乌桓,亦作“乌丸”、“古丸”、“乌延”等,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属于东胡民族。其语言与鲜卑同,为东胡语言分支,无文字,刻木为信。

东胡盛时,与鲜卑同为其重要成员。

秦汉之际,活动于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一带。东邻挹娄、夫余、高句丽等,西连匈奴,南与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鲜卑居北,乌桓居南。

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二零六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破,部众离散,乌桓这一支逃至乌桓山(辽河上游西喇木伦河以北,今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因以为号”。

汉武帝在位期间,西汉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大破匈奴,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臣属汉朝,被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代汉北御匈奴。

从此,汉始置护乌桓校尉,持节监护乌桓各部不得与匈奴通联。

东汉光武帝时期,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即今辽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古河套一带驻牧。

乌桓在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逐渐发展壮大,但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分成若干部落,各自为政,一直没形成统一的部落联盟。

汉献帝初平年间,丘力居单于去世,儿子楼班年幼,从子蹋顿有武勇智略,因此代立为单于,并总领右北平、渔阳、上谷三郡的乌丸部落,各部众皆听从他的号令,深受部族的拥戴信服。

建安初年,冀州牧袁绍与前将军公孙瓒相持不下,蹋顿派使者来见袁绍,请求和亲,接着派军队帮助袁绍打败了公孙瓒。

袁绍假托朝廷名义,赐给蹋顿、难楼、苏仆延、乌延等人单于称号及印绶,袁绍将宗人的女儿嫁给乌桓首领为妻,与乌桓联姻,巩固了与乌桓的联盟。

当时,楼班已经长大成人,难楼、苏仆延率领部众拥戴楼班为单于,蹋顿为王,然而蹋顿仍然负责出谋划策。

袁绍死后,蹋顿继续支持袁氏。

后袁绍长子袁谭和少子袁尚为争夺继承权而互斗,袁谭被杀,袁尚投奔幽州的二兄袁熙。袁氏兄弟在幽州又遭攻打,北逃乌桓求援,希望借助乌桓的实力,复图中原。

此时乌桓在蹋顿领导下联合,蹋顿的强大势力使人传言他要仿效匈奴冒顿单于和鲜卑檀石槐在北方游牧部落中建立霸权。

袁氏兄弟及大量追随者到来后,蹋顿得以指挥乌桓和汉族人口多达三十余万,号称“以雄百蛮”。

蹋顿以袁尚收回故地为由,数次袭击边境,劫走幽州百姓十万户。

曹操意欲进军乌桓,不少人认为,袁熙、袁尚兵败将亡,势穷力尽,潜逃乌桓各部,形不成气候,不必思虑。

也有人认为,大军西进,许都空虚,若刘表、刘备乘虚袭击许都,回军救应不及,为祸不浅。

还有人认为,自官渡之战以来,在河北征战多年,军士疲惫,乌桓远居沙漠,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陷入难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