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很尊敬皇帝陛下。
他以一布衣。
当然,布衣都属于美化了,以如此出身,二十年得天下,如此功业令人叹服,登基之后驱逐鞑虏,重建太平盛世,使百姓不再受乱世之苦,也值得尊敬。
但是。
难道这就是他犯错误的理由?
我现在可以告诉殿下很多目前陛下所行制度的最终结果。
第一,藩王制度。
两百年后大明朝廷需要供养十几万宗室,这里面最低的也比一个知县俸禄高,大明有两千多个知县,但随便一个藩领俸禄的宗室,数量就得三四千,最后大明每年岁入近半都要拿出来给这些宗室,而且这还是因为后来大量拖欠。
如果不拖欠的话,估计大明一年岁入什么也不用做,全都养活这些宗室就行了。
三代是亲人。
三代以后还有什么亲的?
更何况居然要养到十几代以后。
更何况这些藩王都有封地,都有护卫和属官,养他们一样也要朝廷不停往里面填窟窿。
这个制度是后来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大明最后亡于朝廷没钱,因为始终要背负这个负担,世世代代养着越来越多的宗室,每年岁入必须拿出近半给他们。而且以后的皇帝也同样会封新的藩王,一代代都封,藩王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土地变成了藩王的,朝廷能收税的土地也越来越少。
最后一边是收不上税,一边却要养越来越多的宗室。
第二,军户。
准确说是各种户籍限制。
两百年后军户都是农奴,就像胡元时候的佃客,不但每年要把大多数收获交给卫所,还得给卫所将领们做各种杂务,可以说当牛做马。因为他们是军籍,想脱离都不行,只能世世代代这样当牛做马,殿下上次在凤阳感慨凤阳贫穷。
那我可以告诉殿下,两百年后因为军户逃亡,沿淮千里无人烟。
同样所有人都被限制在户籍。
就像被捆住。
想摆脱只能选择逃亡,或者说成为流民,这些流民又变成造反的,或者逃到那些土司甚至蛮夷那里,最终帮助他们变强,再变成大明的内忧外患。
残元在以后两百多年,一直与大明纠缠,甚至一度打到北平。
其中一个打到北平的为何变强?
因为他在河套的牧区,那里逃过去了数万大明流民,这些流民给他种田冶铁,让他的士兵都有铠甲和精良的武器,最终他攻破长城,在北平城外耀武扬威。
最后导致大明灭亡的,还有一场席卷西南的土司叛乱。
但土司手下将领多数都是汉人。
哪儿来的?
西南军户后来不堪卫所压榨,只能选择逃亡,而这些土司是他们的庇护所,甚至很多卫所因为军户逃亡都只剩下几百人。
这个制度从根源就是错误的。
第三,无限制的宝钞。
两百年?
五十年后宝钞就成擦屁股的废纸了。
这两年也就是我帮着,让宝钞稳定了下来,如果没有我帮着,这时候宝钞在浙江已经没人用了,五十年后几千贯钞能买一石米,再往后宝钞都不一定有废纸值钱。
两百年后早就没了。
……”
杨丰在那里疯狂抨击朱元璋目前的那些制度。
虽然这些制度有些在目前并非没有意义,但对他来说只需要抨击朱元璋就行了,再说这些制度的确都是朱元璋的锅,光一个宗室的世袭罔替这锅就只能他背。为什么宋朝宗室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王位根本就不继承,最多继承人封公爵,剩下其他儿子根本就没爵位,而且实际操作中更黑,基本上就没几个爵位是能继承下去的。
当然,继承也没什么,毕竟宋朝那爵位能得到的收益很可怜。
食邑三千户实食一百户,每户朝廷代收百十文钱,最后一个封爵可能一年就能拿顿酒宴钱。
聊胜于无。
但朱元璋不但宗室都是世袭罔替而且都是高薪,比如最低奉国中尉年俸两百石,张显宗做七品官时候月俸才七石半,一年不到一百。
大明总共两千多个县。
明末周王府三千多个领俸禄的。
所有知县加起来俸禄不如周王府自己一家领的。
而明末有多少周王府?
光一个靖江王就吃光了广西除了给官员发工资外所有税收,因为实在养不起,还得每年从湖广和广东调运钱粮,最后三省之力,养着一个靖江王府。
这个锅朱元璋不背?
朱允熥和张显宗尴尬地在那里听着。
杨丰突然按着皇太孙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