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

正所谓“同人不同命”。

卫志勇在老家受苦受难的时候,再一次跟随节目组回到侯寨村的卫昇等人,却受到了村民们的夹道欢迎。

真·夹道欢迎!

还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因为村道狭窄,节目组的大车进不去,还是村长从村里借了三辆牛车来接他们的。

可这一次,哪里还用得上牛车?

村里人早早地等在村口,节目组的车一停下来,村民们顿时蜂拥而上!

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们。

只见大伙儿扛着扁担,挑着竹箩筐,你一点,我一点,一下子就把节目组要搬进去的东西给瓜分干净了。

落在后面的没分到东西,恨不得把卫昇他们几个的行李箱都扛上。

卫昇他们哪敢让爷爷奶奶们给自己扛行李?

一双手死死拽着行李,跟在大部队后面跑得飞快!

这一幕作为花絮,后面放在节目组官微放出来之后,差点没把网友给笑死。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陪兄弟回老家》这个节目,真的是爆了!

就连一个小小的花絮都能出圈,而且还不是节目组花钱买的,纯粹是网友们自来水安利,硬生生把热度给顶上去的。

也难怪村民们对节目组感激涕零。

原来,自从这档节目复播后,因为没有极品,没有撕逼,画风在一众撕逼综艺里十分的小清新,意外火爆出圈,除了几个嘉宾之外,受益最大的,就是新一期节目里提到的这个侯寨村了。

就连本省人都不知道,原来他们省里居然还有这样一个连路灯都没装过的贫困小山村!

节目火了,侯寨村这个名字,也入了地方政府的眼。

很快,当地的扶贫干部下来了,各项扶贫政策也下来了。

短短几天内,侯寨村就收到了好几笔善款,扶贫办和村里协商之后,决定优先把这些善款用在村民最急需改善的问题上。

包括帮助侯寨村拓宽村道,让运货的大车能开到村里去。

计划给侯寨村安装二十个太阳能路灯。

找来专门的施工队修缮古井,解决旱季老百姓要上山挑水吃的困境。

……

听着村长一点点说着村里的改变,节目组众人心头也是暖呼呼的。

同一时刻,正在看直播的网友们也是激动不已。

刚开始村长说的那些修路啊、安装路灯啊什么的,他们还觉得这都是扶贫基操,感觉今天直播内容有点乏味。

直到跟着镜头,听着村长慢吞吞的介绍,他们才知道,原来,村里开始修路后,很多虽然年纪很大、但还能干得动活儿的中老年人,都在施工队里打零工,每天都能赚到一百块钱左右。

还有修缮古井,施工队挖上来的淤泥,要请人挑出去,挑一担子能赚五块钱,村里人都抢着干!

这活儿不但能赚钱,那井下面的淤泥,晒干了,撒到田里,也是天然的肥料呢。

更让广大网友大呼刺激的是,卫昇居然真的说服了侯寨村那个竹木加工厂的小老板,做出了一批竹丝、竹板、竹木搓衣板之类的“体罚必备道具”。

据说最便宜的竹丝,现在已经卖出去十几万单了……由此可见,华夏的家长们,真是苦熊孩子久矣!

侯朋飞是个厚道的,他也知道,卫昇之所以这么热心的帮着他们出点子赚钱,归根结底,还是想借着他这个竹木加工厂,给村里多提供点工作岗位。

正好竹丝、竹板、竹木搓衣板这些东西技术含量也不高,他索性也不让村民们跑到厂里来打卡上班了,就在村里张贴了一个收购清单,让村里人自己上山砍竹子回来做。

按照他给的标准和要求做好了,挑到厂里,做多少,当场结钱。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村民利用平时的空闲时间多赚点钱。

别看村里这帮爷爷奶奶们年纪都不小了,晚上熬夜的劲儿,可不比年轻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