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第 247 章

什么情况?

村里的志愿者,不是一向只帮那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吗?

想起这个刘光荣就忍不住满肚子火气,这世道真是和他们年轻那会儿不一样了。

几十年前,他家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村里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他们夫妻俩。而那些娶不到媳妇、无儿无女的老光棍,更是全村人耻笑的破落户。

谁曾想,风水轮流转,现在他们这帮有儿子的,花光了家底子,有些还借了一屁股外债,好不容易给儿子们都娶上媳妇了,结果呢?

儿子不孝顺他们就罢了,还拿儿媳妇当借口,说儿媳妇不习惯跟老人一起住,把他们从自己花钱盖的小楼房里赶了出来!

幸亏他们家的老房子没拆,当时老两口想的是把这三间门老房子改造成羊圈,每年养上十几头羊,卖了钱也能贴补一下两个儿子。

谁能想到,羊没住上,他们倒是又住回来了。

更让刘光荣气得半死的是,小儿子不愿意赡养他们,却想要他们老两口卖羊的钱,还说是为了孙子上学交学费。呸!这是你儿子,又不是我儿子,凭什么要我替你养?

相比之下,反倒是当年那几个被他们在背地里笑话的老光棍,如今各个都成了村里的五保户。

逢年过节有村干部上门慰问发钱不说,平时还有志愿者上门帮忙打扫屋子,就连生病了也是村里派车把五保户送到医院去,花钱请护工、帮忙跑前跑后,伺候的比亲儿子都周到。

这么一想,当年还不如不生这几个小畜生呢,无儿无女才好呢,政府总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

刘光荣一直暗暗羡慕村里的五保户有志愿者服务,万没想到他们家也能有志愿者上门,难道是儿子不赡养他们,他们也能做五保户啦?

想多了。

有儿有女的可不算五保户,村里着急来帮老两口打扫屋子,主要是因为乡里的领导马上要带人来慰问刘光荣夫妻俩了,老两口平时忙着养家糊口,家里难免埋汰了点,担心被电视节目拍下来,影响赵王乡的文明形象,宣传办一早就打电话过来,让他们帮忙,把刘光荣家里先打扫一下。

唉,村里的工作就是这样,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都会落到他们头上。

等到卫昇他们赶集卖完小吃过来的时候,刘老汉家虽然不至于“窗明几净”,但地上桌上都打扫的干干净净,只是老人家里的玻璃茶杯实在太脏了,陈年茶渍刷都刷不掉,村干部只能从村委临时拿了些一次性纸杯过来,又凑了几样水果点心摆在桌上,看着总算有了点待客的模样。

刘光荣听说还要上电视,紧张的不行,不停问村干部自己要说什么,村干部哪知道呀,只模糊知道是什么电视台录节目的时候,差了刘光荣卖药材的钱,人家又不认识刘光荣是谁,就委托乡政府帮忙找人,这次来就是找刘光荣退钱的。

说到卖药材,刘光荣立刻就想起了卫昇。

别看他卖给卫昇的野生黄精不多,但这玩意儿野生的很难找,他们家也是攒了好一阵子才攒了那么多的,不过当时集市快散场了,再加上卫昇还价也没还的太狠,甚至和他之前卖出去的差不多,刘光荣还觉得赚了呢,没想到这小伙子心肠这么好,录完节目,居然还想着给他补差价。

这么一想,连陌生人都知道怜惜他这个老东西活着不容易,自己亲生的儿子,他们老两口为了供养他们长大,付出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到头来,居然还没一个陌生人对他们好,刘光荣擦了擦眼角,张罗着让老伴把自己摘的野枸杞拿出来,又拿出自家晒的野菊花、金银花。

老两口舍不得买茶叶喝,家里平时喝的,都是从山上采来的野菊花、金银花和枸杞什么的,到了夏天就换成夏枯草熬的凉茶。

刘光荣住的这个村子叫做柿子沟,顾名思义,村里到处都是柿子树。

这柿子树却不是野生的,而是几十年前,据说本地闹过饥荒,那场□□过后,听说柿子树产量高,灾荒年月,柿子饼还能充当口粮,于是村里就种了大片的柿子树。

柿子这玩意儿产量虽然高,但就是因为太高了,在农村,家家户户只要在房前屋后种上那么一两棵,全家人都吃不完,根本就不用花钱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