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第 341 章 老乡们,我高辉又回来……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廖志俊的妈妈就当场昏了过去。

后来,一家三口到事故现场,从救援人员手里接过了姥姥和姥爷的遗体,安葬在了距离晚杜乡政府几公里外的乡镇公墓。

姥姥和姥爷去了没几年,他妈因为悲伤过度,没熬过去,也跟着去了。

尊重母亲的遗愿,廖志俊和父亲把母亲安葬在了姥姥姥爷长眠的公墓。

廖志俊本来是在县里上班的,后来母亲去世后,看他爸一直闷闷不乐的,仔细一想,大概是想念母亲了,廖志俊索性就参加了岗位竞聘,这才调到了晚杜乡,顺带着把他爸也给带来了。

父子俩就这样在这里安家了。

乡下的房子并不贵,廖志俊花了六万多块钱,在镇上买了一栋民房,平时他上班,他爸就负责买菜做饭,空了就骑着儿子给自己买的“老头乐”,去公墓看看妻子。

父子俩的生活平淡又宁静,就像镇上的生活,永远都是慢吞吞的节奏。

这个地方真的很适合养老,但这样的慢节奏,却是所有资本都不愿意涉足的地方。

钱只有不断的快速流动,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

但在这里,老百姓一贯的想法就是“小富即安”,只要家里的米缸还有米面,地里有蔬菜,房梁上还挂着没吃完的腊肉,老百姓就一点也不慌。

可镇上的干部们慌得一批啊。

大家都这么佛系躺平,哪个投资商愿意过来投资项目嘛。

乡里也想过要不要紧跟潮流,争取一些像是露营、徒步之类的旅游项目,但征求意见书发下去之后,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居然有一大半村民都选择投了反对票。

廖志俊当时就无语了。

为什么呀?

乡里要是真能引进什么旅游项目,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那乡亲们不都跟着一起发家致富了吗?

这一点,卫昇倒是觉得挺能理解老乡们的。

面对廖乡长带着苦笑的解释,卫昇点了点头:“换位思考一下,其实也能理解老乡们的摆烂心理。”

“廖乡长您想想这几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我猜想,咱们晚杜乡,肯定也有很多老百姓家里,当初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去读书考大学吧?”

“可全家人努力种地打工,好不容易供出了一个大学生,到底有没有光宗耀祖,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呢?”

“我猜测,这里面,可能一千个大学生,也未必有一个真能在大城市出人头地,把全家人都接到城里去享福的吧?”

“如果换成是我们,发现无论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还是自己的孩子在大城市打工,挣的钱可能还不够养活自己,而他们辛苦了一辈子,得到的却只是一副浑身是病的身体,甚至还有外债,您想想,如果是您的话,您还愿意努力吗?”

老乡们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全家人努力脱贫致富,供孩子读书,花光家里所有的钱,结果发现孩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要和他们一样去送外卖、送快递、去工地搬砖,那这中间几十年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

还不如就从现在佛系躺平,留在老家种地养猪,赚的钱够自己吃喝,反正孩子九年义务教育也花不了多少钱,大不了供到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嘛。

没有“大学生”这个名头压在身上,想去哪上班,就去哪上班,要是运气好,遇到一个愿意带自己的老师傅,学一门好手艺,兴许挣的比大学生还多呢。

听完卫昇的话,廖志俊整个人都不好了。

怪不得!

他就说这几年镇上的空房子怎么越来越多。

前些年还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安心学习,妈妈们都不出门打工了,到镇上租房子陪读。

这两年陪读的家长越来越少,这房子可不就空出来了?

连孩子读书都不上心了,乡里还能指望他们努力拼搏搞钱吗?

等等!

“卫总您不是说,很看好咱们晚杜乡的旅游产业吗?”

他很想说既然乡亲们都躺平了,那卫昇来他们这投资旅游产业,岂不是要血亏?

但一想到自己的职务,廖志俊又把后半句话给咽进肚子里了。

不能说。

说了,万一卫昇跑了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