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正始十一年 蔡某人 1584 字 3个月前

桓行懋乍闻“凉州刺史”,扬眉一动:“且慢,她是凉州刺史张既家的女公子?”

这下还了得,连刺史的名讳都出来了!

“原是旧相识,”桓行懋不理崔娘,只看嘉柔,“你别怕,你父亲曾是家父旧部,想必雍州刺史郭淮你们也认得。”

这弯弯绕绕提说,崔娘斜他一眼,示意明月奴靠边。听得满腹狐疑,跟嘉柔对视一眼,嘉柔慢慢抬眼看他:

“郎君的父亲是桓大都督?”

“即便郎君的父亲是大都督,可这样称呼使君名讳,也太无礼了!”崔娘插进来一句,这半日,好似只顾礼不礼的了。

桓行懋当即笑着赔礼,知她身份,面上神情正经起几分:“我来长安为公干,两日便还京,不知你们是要往哪里去?”

“那就不烦郎君操心了。”崔娘抢白他,心下并不因他是桓大都督之子而高看,相反,警惕如母鸡护崽。

洛阳城里,这样的贵胄子弟不知多少,崔娘虽不曾相见,却无碍展开渺远之思。至于,眼前人么,相貌算清俊,但品性怎么看怎么不能称之为贵重,瞧他那嘻嘻笑笑的模样,真让人想缝了那张嘴叫他再笑不出来……崔娘不忘白眼与他。

桓行懋心如明镜,撑得住奚落,依旧只与嘉柔笑谈:“我讲一趣事,洛阳有一少年人阮嗣宗,遇礼俗之士则以白眼对人,你猜,他遇何人才会青眼有加?”

“去去去!”崔娘如赶聒噪抖毛孔雀,烦不胜烦,好哄歹哄将嘉柔弄上了车。她们有正经路要赶,不往洛阳,依旧北上奔赴幽州代郡去见嘉柔的父亲姜修。

大道阔阔,车马远去。

桓行懋转过身子噙笑而立,凝神目送,张嘴戏言:“倘使我没娶亲,定要纳这位娇女郎为妻。”

身旁贴身随从听闻此语,笑道:“郎君,你这话有意思,夫人出身东海王氏远在凉州张氏之上,姻亲怕由不得郎君做主。今日关陇之地,远离帝京,郎君可是过足了嘴瘾。”

方才,他那番言行已够出格,虽在洛阳也是个伶牙俐齿之人,但自先帝薨逝,时局微妙,在帝都谨言慎行不少。这回来长安,乍遇佳人,倒真教人有些忘形。

去岁娶了东海王氏的女郎,自然知足。桓行懋不过年轻爽朗,也许,自己能像兄长与嫂嫂那般恩爱两不疑下去。嫂嫂出身显赫,母亲是德阳乡主,父亲是文皇帝至交,即便不是,整个夏侯氏在本朝也是虽云异姓,其犹骨肉,入为心腹,出当爪牙,宗室一样的存在。

那么兄长……确是钟意的,桓行懋不由想到远在辽东的父兄,目光便沉静下来,心里默算一阵,对随从说:“父亲和兄长这个时候应该到辽东了,我要修书一封,告诉父亲赵将军病重的事情。”

“那郎君可还需要再去拜别赵将军?”随从回想赵俨缠绵病榻的颓败模样,唏嘘摇首。

“不必,正月父亲大军出发时,中枢便接了赵将军乞骸骨的上表,不过一时没应允下来,不想短短两月他病重至此,”说到这,桓行懋脸上露出难以形容的表情来,“赵俨要是回京,都督雍凉诸军事的缺可就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