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正始十一年 蔡某人 1580 字 3个月前

淮南方面,毌纯大军到底要停在哪儿还不确定,但前后包抄总是不会错的。桓行简听幕僚们各自献计献策,末了,等计划初定,只留几心腹之人,叔父似乎看出他的顾虑,主动请缨。

王肃想了想,看桓行简不置可否,赞同道:“我看太尉统帅三军前去平叛就够了。”

卫会才不管他是桓行懋的丈人,转头对桓行简道:“不妥,先锋可遣征东将军胡遵,但主力却非大将军不可。”

“怎么说?”桓行简揉着眉眼,也不知是心里酸涩,还是眼睛酸涩,人郁郁的。

卫会看了眼桓旻:“并非太尉不能担此任,而是,淮南兵劲,毌纯既离开了寿春,明显是有救天子的意图。否则,他若只是想割据一方坚守不出便是,寿春向来易守难攻。他这次声势浩大,天下人都看得明白,一旦有变,到时大将军不在前线,人心不稳,将士们若是临时倒戈,反攻洛阳,大将军大势去矣!”

最后一句,尤为刺心,桓行简精神猛地一震,抬眸望向卫会。卫会也不避,那目光精亮,一点含糊的意思都没有,言辞掷地有声。

他最会算人心,两人对视的霎时间,卫会知道,大将军被说动了。人心既然不是铁板钉钉一块,说散就散了,万一有突**况,一场哗变,事情的整个风向可就变了。

大将军这种人,怎么会容许有这样的闪失?卫会心跟明镜似的,他相信,大将军更是。

只是,难不成大将军事先还真没打算亲征?卫会又有些不解了。

良久,桓行简下意识摸了摸受过伤的胸口,他有些不适,最终沉沉道:“我自会亲征。”

在座的暗自舒口气,很快,听桓行简把茶瓯敲了两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这个罪表,想必你们有的已经看过了。也当知道,姜修不是别人,正是内子的父亲。他此举,令我很是为难,这件事我得先瞒着内子,有没有什么两全的好法子?”

牵扯到他后宅事,一来,不方便插嘴;二来,也实在没什么好法子。大家先是面露难色,却还是提了意见,无非是游说姜修。但此人性情,世人还是听闻过一二的。谁去啃这个硬骨头,十分棘手。

“大将军,”卫会直截了当道,“没有什么好法子,为今之计,只有大将军亲自给他去书奉劝而已。但属下不看好,姜修不轻易插手政事,他既然插手了,便铁定是抱着破釜沉舟决心来的。大将军去书,恐怕也无济于事,不过聊胜于无罢了。”

这件事,可谓奇中之奇。视死如归很难,更难的是,女儿都已为大将军诞下子嗣了姜修居然还要执意如此,这不是找死吗?卫会心里哂笑,人活一世,当真是各有各的活法。

他实在搞不懂这些整天满脑子大义的人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人间不美好吗?

卫会想,自己永远不会理解他们,也正如他们不会理解自己。

话太直白,直白到人听了心情更差,等人散尽了,桓行简独自一人在值房里静坐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