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页

增援到都柏林的中国士兵虽然不多,不足以在数量上威胁到拥有十几万大军的英国军队,但他们装备精良,并且训练有素,完全可以依仗着海面和空中的优势,坚守在都柏林一直到大部队的到来。

而空军除了轰炸以外,每过几天就大量的空投军事和民用物资到都柏林,虽然有部分由于风向的问题落到了英军阵地上,但绝大部分还是准确的送到了都柏林城中的军民手里。

战争进行到了这样的情况,英国军队已经无力再阻止爱尔兰的独立了。而在都柏林大起义的感染之下,爱尔兰各地的反抗英国侵略的行动如火如荼的展开。英国军队在爱尔兰各地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1917年11月底,英国政府被迫宣布放弃对爱尔兰的统治,为此提出的交换条件是放在爱尔兰的近20万军队回国。

爱尔兰政府征询了中国人的意见,看起来中国人也并不想在爱尔兰消耗太多的精力,他们答应了英国人的这一条件。

至于为了爱尔兰的独立立下了大功的中国第92空降师,被爱尔兰人塑造成了铜像放在都柏林最热闹的街头,而林锋则在以后被称为“爱尔兰独立之父”。

第540章 丘吉尔主义

爱尔兰独立运动的胜利,使爱尔兰摆脱了几百年来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尖锐的社会问题得到解决,也不意味着中国对此拥有了绝对影响力。

总统瓦莱拉和总理维帕尔醉心于对权利地追逐和争夺,他们完全忽视了当初对爱尔兰百姓的种种承诺。由于在权利竞争中中国人并没有站在自己这一边,所以这两人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态度都有着微妙的改变。

瓦莱拉与德国走得很近,他几次要求德国派遣军事、经济和政治顾问团,来辅助自己治理国家,企图利用取得战争胜利的德国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德国顾忌到中国人的感受,而背着自己的意愿拒绝了这一提议。而维帕尔虽然背叛了英国,但明显在感情上还是倾向于当年的殖民者,而且他认为英国离爱尔兰更近,影响力也更大,他无数次的和英国人秘密接洽,企图使爱尔兰变成一个名义上独立,实际上还是英国附庸国的一个国家。而英国也当然对于维帕尔的“善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只有国防部长科林斯是坚定的亲中国派,他竭力反对政府和除了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接触,他认为整个爱尔兰只有得到中国的全力支持才有可能变得独立自主,他的立场当然受到了瓦莱拉和维帕尔的联合排挤。但科林斯却得到了国防军士兵和爱尔兰民众的普遍拥护,这一点是最让瓦莱拉和维帕尔忌讳的。

1918年6月,部分爱尔兰国防军士兵因为不满政府长期拖欠军饷,数百名军人在都柏林发生哗变,要求政府补足军饷,最后在科林斯的劝告下,这次哗变很快平息了下去,参与士兵都回到了各自的军营。

但这次哗变却给了政府最好的借口,瓦莱拉和维帕尔难得的联起手来,在哗变结束的第二天,即宣布逮捕爱尔兰国防部长科林斯,理由是他唆使和挑起了士兵的这次哗变行动。忠于政府的警察部队执行了总统亲自签发的命令。

科林斯提前得到了匿名通知,他迅速在一些士兵的保护下,撤到了驻扎在爱尔兰海的中国第九舰队的战舰上,并且紧急寻求中国的帮助。

在得到的中国政府的允诺之后,科林斯宣布爱尔兰现任政府为“卖国的、腐败的政府”。并号召爱尔兰国防军士兵和民众团结在他的周围,共同推翻现任政府。

科林斯凭借着自己在国内的巨大声望,以及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全力支援,迅速带着中国海军陆战队对都柏林进行反攻,而爱尔兰的军民也都站到了他的这一边。直到这个时候,瓦莱拉和维帕尔才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