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班操军的制度,在当时来说确实是强军的一种好法子,就本意来说,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制度。
在正统和景泰早年,虽然军户逃亡不止,但国初漠烈之风犹存,所以调动起来不算太困难。
土木变后,于谦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紧急调拨了通州粮库的军粮入京城,先定了人心,使得京中没有缺粮之忧。
就算是也先围城,京中存粮够吃数年,城中根本就不必慌乱。
以当时的情形,说也先能围城数年,怕也先自己都要把牙齿给笑掉了。根本就是不可能事。在他身后还有大同和宣府等边镇的精锐边军,给明朝时间,能调动的勤王兵马绝对能超百万,也先那几万骑兵,搞搞突袭还行,攻城他自己也没有把握,一心想靠着朱祈镇来骗城的水货把戏,说来围城,就更加可笑了。
城中有粮,人心先定了一半。接下来于谦的举措,就是急调河南和山东的班操军入京。
勤王令下,因为经年有制度,班操军入京师的轮番上更是行之数十年老规矩,带队的各级将领和士兵都会在上番之前准备好兵器、军服、行装、医药、行粮、盘缠等必须携带的物品,一声令下,就能出发。
于谦是紧急征调,因为之前已经有操军入京,随主力出征的也不少。
当时的三大营名义上还有五十万人,随皇帝出征的有三十万人之多,其中的班操军当然也不在少数。
六师失陷,他们自然也是完了。
以当时情形,也怪不得徐有桢想逃。不过,于谦先调粮,接下来调兵,十余万班操军奉调紧急赶至京师,又任命了石亨和范广等功臣宿将,京师局面,也是很快安定下来。
当年调入的班操军,有相当一部份就转为京营了,不过,他们的后来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皇帝是世间最无情的人,可以说,也是人味最少的人。因为他执掌天下最重的权柄,千万人的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任何人到这种位置想和平常人一样,都是太难太难了。就因为皇家无情,别看各省的班操军在紧急时立下大功,景泰年间的大工仍然是这些班操军当主力,转眼景泰年变了天顺年,这些班操军仍然是建筑工地上最活跃的人群。
究根结底,还是皇上和文臣把没有军人当人看罢了。
这些军户,自己种地,还要给国家上交,自己备办武器战袍,还必须勤加训练,每年奉命上操至京师,还不是到军营老老实实的住着,皇帝哪有白吃的饭给你?
要从早到晚,不停的干活,一直到番期结束,回家的那天,才能真正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