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页

一些正在参加罢课的学生,纷纷涌向湖南,希望尽到他们自己的力量,来为国民政府的北伐大业尽上自己的一份力。

而反观南方则气势要弱得许多,只有《国民日报》在28日这天刊登了一篇文章:

“湖南会战,是决定中国命运前途的一次决战,我北伐军起十八万大军,对抗北军二十七万,人数虽寡,然则必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我前线十八万将士,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满腔之忠诚,为革命奋战到底!

吴佩孚虽勇,不得其主,不逢其时。我前线军团之刘帅昭承、张帅孝淮、李帅宗仁,皆我中华未来之杰出名将,吴佩孚虽有‘玉帅’美誉,然以一帅对三帅,焉能不败?可怜、可叹,玉帅一世英名,尽毁湖南战场!”

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刘昭承、张孝淮、李宗仁被称为“湖南三帅”,也称“北伐三帅”,他们三个人的名字必然能够随着湖南会战名传千古!

决战之前,南北双方都开足了舆论机器,大肆制造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气氛,大肆攻击对方,以尽可能的多争取到同情和支持。

今天南方一个通电,明天北方一个电报,都在指责对方是率先挑起战争的一方,谁也不肯退让半步。

仅在28号到30号这两天的时间里,双方各种形式的通电就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七十八封之多。

因此,“湖南会战”也被戏称为“通电大战”。

前线用军队在那决战,后方用电报在那打仗,你来我往,不亦乐乎。似乎谁的电报发的多,谁便取得了先机。

尤其是有“通电王”之称的王恒岳,更把通电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29号这一天,仅仅在半日之中他就分别以大总统和国民政府的名义,接连发出二十六份电报,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湖南会战未起,通电大战先到!

而这一切,都影响不到湖南前线双方指挥官的心情,无论后面电报战谁胜谁负,前线的决战才是第一位的。

随着八月份的到来,酝酿已久的湖南决战即将爆发!

第四百一十三章 湖南会战之衡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