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页

议定了招贤之事后,李重九决定视察一下怀荒镇附近的情况。李重九先是策马来到北面的安固里淖湖畔。

这时安固里淖现在仍是冰封,厚厚的一层冰盖如锅盖一般覆在湖面上,以往所见湖畔一眼望不到头的白桦林,已是被人砍去了一些,修了木屋帐篷住人。

四面了无生机,但是冰面上,上百名室得奚人,穿着厚底毛靴,正用木棒凿冰取鱼,只见湖面上破了好几个大洞,渔网深深的撒在湖里。收网的时候一声号令,上百人一起动手,从水里拖着渔网拉上冰盖。

渔夫们的号子声,充满着动人心魄的味道,这是他们部族故老相传的捕鱼方式。听刘易说每一次他们捕捞,都能捞上好几百斤的鱼,小则三四斤,大则五六斤,网里若是有不足两斤的鱼都放回水中,大鱼才打来吃了。这就是草原上口口相传猎杀不绝的道理。

打上来的鱼,这些渔民们除了自己吃,大部分都在草市中交易,黄酒,瓷器,茶砖,绢布,谷物,牛羊以及肉好。而拜托他们,怀荒镇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鱼肉。

视察完北面的湖面,李重九又来到南坡,这里才是他认为怀荒镇的重心所在。在这个没有冷鲜肉的年代,粟米,稻米都便于储藏,而牛羊鱼肉则不在此范畴,一场普通畜疫就可能让牧群中的牛羊不存几只。还不怎么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在汉代,百姓日常主食,还是粟米,小麦虽有耕种,但是属于杂粮,直到两税法前,官府实行租庸调制,其中租二石粟、庸绢半匹、绵三两,调役二十日。收税主要还是粟米为主,不足杂粮辅之。而到了隋末唐初,因为小麦有两季种植的优势,因为在北方逐渐达到与粟米相当的地位。而朝廷推广两税法,在夏季时征收小麦。

小麦耐寒好,在怀荒镇南坡到处都是小麦田,冬小麦早已是种植下去,在大片田里,无论汉人的百姓们,都是一身皮衣麻衣混搭的风格,一列一列的走到早春的冻土里,检查墒情,以免失墒。而除了麦田,另一边土地,也准备农时到了后,平整分别平整为粟米田,高粱田。粟米耐旱耐贫瘠,煮粥又比小麦好吃,一直是隋唐前百姓们喜闻乐见的食物。

李重九在田里慢慢走过去,几名老农闻之太守前来,连忙上前拜见李重九。李重九到是与他们问了许多农事,隋唐不必明清,无论是读书人官吏都要懂得很多,在过去不能辨别菽麦,就被人视为无慧,而到了后世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已成了读书人的代名词。而到了今天,恐怕连很多大学生都要呵呵了。

老农与李重九絮絮叨叨了说了很多,除了谷物的种植外,他们还希望在入春后,可以在南坡这里牧鸭、牧鸡,这样一来可以有禽肉吃,二来还以防蝗灾,三来粪便还能作肥。

李重九听了觉得有道理,当即让刘易落实此事,尽快去办。几名老农听了都是一同拜谢。

第两百一十九章 檄文

费了一日,将农事视察完毕后,李重九返回怀荒镇,到了傍晚,远处的车轱辘响起,又是一个车队的胡人部落正从远方草原迁至怀荒镇附近建立营帐,准备互市。

看着远处星火点点,周旭,刘易,姬川胸中都盈满了自豪之情。当初怀荒镇开镇时那样的仓促,四野的荒凉,如今是再也见不到了。仅仅是城外胡商,胡人部落超过六千人,而城内百姓的人口也已是接近了万人,三教九流,士农工商皆有,已是快要达到隋朝一个上县的标准。

李重九见之一幕,对于将来万一怀荒镇发生的战事,更是忧心,万一战事一起这好容易经营的大好局面都是要破坏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李重九决定在今年内,在御夷镇再开设草市,一来御夷镇更远离突厥,靠近乌侯秦水,二来这也是分桃之计。

同时李重九也命昙宗在怀荒镇四周,再设十个烽火墩,每个烽火墩里驻兵十人,若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明火,墩里常备十匹快马,一旦敌人来袭,不必坚守可以速退。此外李重九还加强了怀荒镇守备,将驻军由一千人增至一千五百人。昙宗可以从附近胡人部族之中募兵,拣在怀荒镇驻扎一年以上的番兵,以及汉人为军,至于驻军一面操练,一面进行军屯以及放牧,解决部分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