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僧格林沁跺了跺脚:“这逆明的兵是真强啊!东江一败不是偶然,也不是汉人绿营拖后腿……是真打不过!如果朱逆抢在咱们前头练出二十万那样的强兵,咱的大清天下还有吗?所以裁绿营,扩汉旗,编新军的事情万万拖延不得!”

赛尚阿先是点头,再是摇头:“王爷,你觉得曾国藩的提议怎么样?用旗人、汉儒为将,另募朴实农人为兵……”

“裁绿营,扩汉旗,编新军”的本质,就是把汉人士林一脚踢开,另起一个局面。优点是新军的可靠性有保证,朝廷敢放手任用,也肯豁出血本去买洋枪洋炮装备新军。可缺点也是明摆着的,这满汉之间一定会进一步离心!虽然汉族士子不一定会尽投朱明,但也不会再卖力维护满清王朝了,当然少数忠贞之士肯定是有的,可那不代表主流。

而没有了汉族士绅的拥护,满清朝廷的基础可就太薄弱了。因而赛尚阿对曾国藩提出的设想很有些动心,所以才会让曾国藩以招工人、招学生的名义去湖南募集几千民壮。

可是僧格林沁却摆摆手道:“这个就别提了,如果叶名琛肯死节,朝堂上的汉员还有脸见人。现在……堂堂的广东巡抚都开城迎降了,你让皇上怎么敢相信汉员?这兵到了他们手里,万一不听指挥怎么办?这事儿真不大靠谱。还是裁绿营、扩汉旗实在点。”

“也——是。”赛尚阿点了点头,“回头我再给穆中堂写信,让他无论如何催促一下皇上,这个事情不能再拖,得尽快实行!”

第269章 这是土地革命? 上

“粤北的情况,很有些混乱啊。”

广州天字号码头,陪着朱济世来给刘鹏使团送行的左宗棠脸上忧色很重。

“各路豪杰都乘机而起,粤北的二十余县中,只有僧格林沁、赛尚阿坚守的韶州府城和岭北地方,还有延平侯、韩四督军镇守的英德县、清远县和佛冈厅没有被这些所谓的洪兵所据……”

左宗棠通报的内容朱济世也已经知道了,锦衣卫、大元帅府参谋部都有更详细的报告送上来。除了粤北,粤西和琼州府的情况虽然稍好一点,但是也有豪杰纷纷而起的局面。而这些豪杰,大多都有天地会的背景,算是朱明集团的外围成员。现在起兵算是响应朱济世,不过却是朱济世的麻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洪兵”的性质和兰芳刘家召集起来的“清兵”差不多,都是无组织无纪律也没有多少战斗力的帮会武装。如果广东的清兵不是被朱济世的明军打垮,他们根本不可能占州夺县闹出诺大的声势来。这些家伙,与其说是来帮忙的,不如说是来摘桃子的。

“广西那边情况如何?”

朱济世更关心拜上帝会的情况,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可差一点成了大业!这个时空的清军主力已经被自己吸引到广东来了,太平军应该更容易发展和北进吧?只要太平军能像历史上一样打下武昌,无论是北上河南还是沿江东下,自己这边的压力就减轻了。就能腾出手来慢慢梳理地方……用后世网文的专用词儿,就是种地了。

“刚刚收到消息,他们打下了梧州,看样子……是想让清军误以为他们要来广东和咱们汇合。估计他们很快会调头北上去湖南,现在湖南的清军都往广东这边来了,倒是方便他们入湘,应该能闹出一些动静吧。”

左宗棠还是不大看好太平军,朱济世微微摇头,却不多言,左宗棠自然不清楚这太平天国在历史上差一点就掀翻了大清朝!如果不是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的内讧和骄惰,大清朝在咸丰年就该吹灯拔蜡了。而且历史上的清朝可不是靠八旗、绿营把太平军镇压下去的,而是靠湘军、淮军这等汉人军阀武装。其中最大的三个军阀中的左宗棠,已经是朱明的丞相,曾国藩好像混得很不好,李鸿章嘛……好像没有什么人知道,估计还没有中进士吧(朱济世不知道李鸿章是道光27年的进士,现在已经中进士了,不过没有如历史上一样留在北京当翰林院庶吉士,而是给了个候补中书舍人的官儿,然后发到上海洋务衙门去给林则徐当幕僚了)。

也不知道这个时空的满清还有没有力量抵抗太平天国,最后该不会自己和太平天国对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