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页

朱济世侧过了头,对着这个三十来岁风韵犹存的熟妇一笑,叹道:“睡不着啊……这次在上海,朕看到了许多,也想到了许多,还听到了许多……这个国家的未来,恐怕不像朕原先设想的那么美好。有些事情,朕还是要防患于未然。”

苏玉娘已经多年不参与政治了,不过她还是有点知道这一次让朱皇帝感到困扰的事情。“皇上……洪门和漕帮的确是很不好……不过洪门和朝中勋贵的关系太深,还请皇上三思……”

“不,不,朕不是要肃整洪门和漕帮。”朱济世摆了摆手,语气深沉地道,“帮会在哪个国家都是有的,整完这个冒出那个,青红两帮的帮众真要有什么不法,自有司过问,朕不会和两帮过不去。实际上,朕还有借重两帮的地方。当然他们在某些地方还是要收敛一些的,现在已经有赌场、妓院、码头、出租马车、船运这几个行当给他们发财了……应该要知足了!

当然,朕也不是说他们不能进入其他行当,但是朕不允许他们帮会的形式进入,如果他们像寻常的老板一样去开厂开矿,朕是不管的。但是他们不能在那些行业的工人中间建立堂口,更不能带着这些工人去和老板们做对!”

实际上朱皇帝是在给青红两帮的活动划红线。另外,他还打算在立宪议会通过一部《劳动法》,对工会和工人运动进行约束。罢工这些破坏社会和谐的活动,是一定要禁止的。虽然不可能永远禁止,但是多禁止几年也是好的。如果中国工人阶级想要得到罢工的自由,那他们就该学会自己去争取,自己这个资产阶级皇帝是不会恩赐给他们的……就如《国际歌》里面唱的那样。如果他们真的能在将来争取到幸福,那也是他们应得的,如果他们没有斗争的勇气和决心,那就活该受苦受穷。

而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中国在未来,能成为少数几个让国民处于竞争之外的帝国主义中的一个。

苏玉娘轻轻点头,“妾身知道了,妾身会和他们说的。”她口中的他们,是指已经跟到南京,正等着朱济世召见的红帮大佬们。

朱济世从床上坐了起来,轻轻的搂住苏玉娘的香肩,微笑道:“朕这两天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是有它的必然性的,朕只能想办法推迟它的发生,而没有办法将它消除。所以朕要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带领这个国家强大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财富,资本和技术是可以转移的,但是资源和土地在后世是很难转移的。将来的大明百姓要过得更好,朕就必须给他们更多的土地和资源。

朕还要尽可能消除那些可能来和大明竞争的国家的潜力,朕要让大明这个国处于竞争之外……朕要让大明垄断更多的权力、资源、财富,而且还要尽可能地让那些潜在的对手,长期处于衰弱、分裂和动乱当中!朕知道英国、美国犯了什么错误,所以朕不会让大明犯同样的错误!朕不会小瞧任何一个潜在的对手……”

很显然,在朱皇帝准备打压的黑名单上,有要增加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了。他可是分明记得160年后,龙象之争这个词儿,在欧洲那里可是非常流行的。既然连俄国美国,都上了他的黑名单,再多一个印度阿三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887章 同治

天气已经渐渐地温暖起来了,在南京应天府这个大明帝国的首都里,街上往来的人群都脱下了棉袍皮袄,换上了夹纱的洋装或者长袍。这座首都城市在大明建设部主持下,自1849年开始的基本建设已经告一段落了。

紫金山北面和东面的新城区和工业区开辟出来了,新城旧城的排水、供水系统也终于建设了起来,南京皇城更是焕然一新,不仅重建了紫禁城,而且还拆除了皇城城墙,拓宽了马路,建起了中西合璧式的立宪议会大厦、大元帅府和大明皇家财团总部大厦,已经渐渐有了些近代都会城市的风采。街上跑的都是西式的四轮马车和公共马车,人抬的轿子已经从南京市区消失了。

左宗棠和罗泽南就是在这个初春的时候回到南京的。他们和大部分北上的内阁府官员们一起,阔别了北京的三山五园,回到了南京这座显得有些拥挤,但是却更加繁荣的天子居停——同作为临时的政治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的北京顺天府不一样,南京应天府处于大明经济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其本身也是大明本土四大经济重镇之一,还是同上海、广州并列的大明三大纺织工业中心之一。南京城内和城东工业区里面已经开出了多达上百家竖着烟囱的机器工厂,在那里工作的无产者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人!虽然南京和整个江南的工业正在飞速发展,但是后世的世界工厂还是没有办法相比的。而对整个大明帝国来说,工业化和城市化不过刚刚起步而已。

连接北京和上海的铁路此时还没有全线贯通,所以左宗棠和罗泽南是乘船自天津南下,在上海换乘火车抵达南京的。两人坐了两天船,又乘了一天的火车,都有些倦了,到达紫金山火车站的时候,都在那里活动着手脚,随意地谈论着些什么,顺便等候内阁府的马车。正无聊的时候,就看见几辆马车飞快地驶来,当先一辆马车侧门上印着团龙徽记,两名锦衣卫站在车门边上,看样子是一辆皇家的马车。两人都有些好奇,这车子上坐的是哪位皇亲国戚?

朱济世一手建立的新明王朝,因为历史新,而且朱皇帝也不承认前明一大堆皇子皇孙的皇族身份——朱元璋的子孙传到1850年代,怕是有百万之巨了,又历经过满清的统治,各家的族谱大多毁去,真真假假早就难以辨别,所以除了极少数几个参加了反清复明革命的朱明子孙,别的皇明后裔都是没有身份的平民。正疑惑的时候,就看车子停在了左宗棠、罗泽南还有他们随从前面,车门打开,下来了一个高大英挺的中年人,正是大明皇帝朱济世,他竟然亲自到车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