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页

朱济世颔首点头,他虽然曾经是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员,但却是混进革命队伍的那一类人,是丝毫没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当然不会为了解决底层农民的土地问题去得罪全国的官僚地主阶级了。再说了,如果全国的贫下中农都无人不温饱了,谁还去东北、去西域、去南洋、去西伯利亚?

朱济世拿起桌子上的奏报又看了看,最后摇摇头:“在朝鲜平分土地之政,自然不能用之于大明,然而此政在朝鲜推行的如何,朕还是很好奇啊。”

翁同龢不由道:“皇上,您难道想去巡视朝鲜?”

朱济世淡淡道:“天子出巡,惊天动地,还能看到什么?朕还是想微服出访……叔平,你觉得怎么样?”

翁同龢思索再三,道:“皇上圣明。”

朱济世不由莞尔:“叔平,这圣明二字,朕自是当得起,但也不用总挂在嘴边,听多了也腻味。话又说回来,朕出去一趟也不容易,宫里宫外可一大堆事情呢。在钟(潘祖荫),你去把左宗棠、罗泽南请来,朕要和他们商量一下。”

“臣领旨。”潘祖荫领了旨意就出了谨身殿。

朱济世端起茶来喝了一口,似乎又想起什么:“对了,恩格斯先生也和朕说过要去朝鲜考察,这次不如就带上他吧。”

恩大神对于任何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改革,自然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些年,他一边在当大明皇室财团的总经理,一边还在研究他的社会学理论。说起来,他在皇室财团的工作,对于探索人类真理的研究,还是颇有帮助的。毕竟他现在进行的是一项无比浩大的经济学、社会学研究,有时候还是需要理论结合一下实践的。

第1013章 微服私访:在常熟

南直隶,上海府,常熟县。

古老而繁华的常熟县城外,田垄密布,却并不都是稻田,各色菜田、鱼塘、绵花田和桑树林依次铺开,将平整的大地点缀得异彩缤纷。偶见数十户人家聚为一村,青砖灰瓦,炊烟缭绕,跟繁华的县城风景动静相衬,好一派画意诗情的景象。

就在其中一个小村子里,不少农人刚刚从田里回来,没有散去,而是聚集一处,正听一个头戴儒巾,身材肥胖的老者正坐在一张石凳上诵读着报纸上的文章。读得也不是《大公报》、《清流报》这样的大报,就是常熟当地几个名门大族共办的《常熟县报》。

“自光复10年起,常熟县户籍之年满6足岁,不满10足岁之男童,皆须前往所属乡镇之小学登记,并且接受智力测试,凡心智正常者,都有进入小学,接受四年教育之义务。凡拒不履行义务者,官府将处以罚银50元之惩罚!”

“依据《大明钦定义务教育法》之规定,常熟县衙教育司公告之县立各小学收费办法如下,凡常熟县户籍之男童入学,每年须缴纳学费2块银元(含书费、杂费),分两次缴清,一次6月底前收取,一次春节之后收取。如家庭却有困难者,可向所在乡镇之小学提出减免申请,学校当酌情减收。”

当这个老头子念到学校收费标准的时候,四周的黑黑瘦瘦的农人顿时纷纷嚷嚷叫了起来,神色多有怨恨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