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页

何止300亿啊!朱济世却眯着眼睛在想。3万万人进城,如果都是100万人的大城市就需要建300个之多!比眼下全世界所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加在一块儿都要多!后世的新中国,到21世纪城市人口如果按照户口算的话,都未必有3万万啊!这样一个城市化浪潮所能产生的需求绝对是个天文数字,恐怕3000亿都有。而且还是长期持续的需求……因为这个过程起码要持续数十年,自己这辈子是看不到城市群遍布大明汉地的那一天了。肥仔有生之年能完成这一伟业,已经是领先历史数十年了。

想到这里,朱济世又将目光投向翁同龢这个军师,这是在征求意见。这是起码几百亿,需要持续数十年的浩大工程,可不能一拍脑袋就随便决策,得多方征求意见方可推行。

“皇上,一万万间排屋可得三万万人心。”翁同龢的语气淡淡的,“臣建议将此事交由太子殿下负责。”

这就是让朱国雄去收天下人心!一旁的李鸿章脸色微微一变,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翁同龢。此君善于揣摩圣心是官场人人皆知的,他现在居然提出要帮助皇太子收入心,难道皇上和太子之间真的毫无嫌隙?这可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啊……

“翁卿果是朕的肱股之臣。”朱皇帝拍着手大笑,满脸都是欣喜的表情。

原来之前他只算了经济账,忘记了还有一笔政治账。如今可不是民主自由已经全面破产的21世纪,而是民主自由之风刚刚刮起来的19世纪。全世界的反动君主们最害怕的,不就是他们的王朝没有办法传承下去?朱济世知道自己的威望极高,是什么一代天骄,千古一帝。只要自己不断气,大明王朝就安如泰山。但是民间肯定是有那种想着“彼可取而代之”的家伙在等着“始皇帝崩”的那一日。到时候朱国雄能镇得住场子?还有,自己如果长寿的话,跷辫子的时候大概就是1900年后了。那可是一个大时代的开始啊!多少英雄人物要在那个时代出世,靠自己的皇太子要是没有一定的威望怎么能镇得住场子?

“排屋是得民心的善政,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的善政也只有让皇太子来了。”朱济世从办公桌后面站了起来,在御书房内兴奋地来回踱着步子,用力挥舞着手臂。“而且,300尺(平方英尺)的排屋只是个开头,将来还大有改善的余地。还要建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的排屋。朕的子子孙孙都要负起这个责任!”

话说到这里,朱济世的脑海当中忽然浮现出“李家坡”这仨字儿。现在他算理解李大坡主为啥要搞这个严重影响gd的组屋政策了。和世代相传的江山相比,房地产的那点gd算个屁啊!而自己这个朱明王朝的处境,比李坡主他们家可险恶了不知道多少倍。李家混不下去还可以跑路去英美,自己的大明帝国要是一片红了,英帝、法帝都不一定能顶住!没准真的就世界革命了。到时候自己的子孙还不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为了子孙后代的安泰,这个责任是无论如何都要负起来的!

第1258章 变钱

应天府,汤山县虽然只是一个刚刚设立的小县,但却因为朱皇帝这几年都喜欢住在风景宜人的汤山温泉宫,而成为了大明帝国事实上的政治中心。温泉宫外的温泉镇,更是因为大量的中央政府的衙门和内阁高官的宅邸聚集,变成了个权贵云集的所在。按照居住在此的民众的笑话,要是天上落下块石头在温泉镇砸死三个人,其中两个很可能是侯爷,还有一个大概会是王爷吧?

在温泉镇上大功坊(路名)的一处西式公馆洋房的门口,一辆马车滑了过来。门口早就有人在等候这辆马车的到来。车上下来了三个穿着单纱儒服的男子,正是两个侯爷一个王爷。其中王爷是湘阴郡王左宗棠,俩侯爷分别是林则徐的三子侯官侯林拱枢和临湘侯刘璈。林拱枢是文官,因为那位忠臣孝子好爸爸林则徐会做人,所以得了个侯爵,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朝中为官,现在官拜财政部尚书,也是东林党在福建的领袖。刘璈是明军北伐到湖南的时候前来投靠的湘湖士子,不过没有当文官而是在军中任职,直到不久之前才从军中退役转了文职,现在是财政部侍郎。

一个军官能当财政部侍郎?呃,实际上刘璈也不是什么正经带兵打仗的军官,而是负责后勤和军饷的军官。把军队后勤管理的井井有条也是有功劳的,所以就封了侯爵,是大明显贵的一员了。

朱皇帝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不一样,对底下的功臣是很优厚的。所以大明的勋贵也就多了一些,现在侯爵以下都有点滥了。不过侯爵、公爵和王爵这三级还是很稀奇的。特别是最高等级的亲王更是寥寥无几,连左宗棠都只是个郡王。

站在门口迎接这一王二侯的,则是一个公爵,西国公李鸿章。李鸿章现在的西国公封爵来源于西华王国,也就是原来的哈萨克汗国。在蒙古入华之后,大明帝国的鸿儒院的历史发明家们很快考证出哈萨克草原就是历史上的西王母国故地,自从周朝时候起就是华夏文明的一员了,还是王朝联姻的结果,周穆王娶西王母,自此将哈萨克草原上的人民纳入华夏文明大家庭——这是新任衍圣公,孔氏南宗的孔宪坤不知道从什么故纸堆里面考证出来的。反正现在大明帝国的历史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